分享到: | 更多 |
既然不是人人想出来、能出来,不妨让老人仍旧在“巢”,把适老产品和服务送进家
笔者跟一位空巢老人相识。他做事走路,就像电影里的慢动作。“一个人在家,万一摔倒都没人知道。”久之成了习惯。
空巢老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据全国老龄办统计,目前我国有近2/3老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他们与子女长期分离,一旦身患疾病或者发生意外,很难获得及时救助,甚至导致悲剧。
避免悲剧,可以把老人从家里请出来,请到养老院或者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中去。尤其是那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低保户、五保户,更需要养老机构专业化的看护和照料。有支付能力的老人,还可以选择相对高端的民营养老机构。
话说回来,请出来有必要,却不是人人都想出去、能出去。一些地方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几百万建的,但是每天去那里唱歌跳舞的,总是那些老人。甚至不用请,他们自己就会出来活动。这种活力老人不是最困难的,最需要关注的是躺在家里的老人、长期不出门的老人。
所以,仅仅找到“请出来”这根线头,还不能解开“空巢养老”的线团。那我们不妨换个思路,让老人仍旧在“巢”,把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送进家门。
送进去,首先是针对性强,李家老人想找人给检查检查身体,张家老人想请人给买买菜做做饭,刘家老人想有人能聊聊天说说话,都可以尝试“私人订制”(当然前提是有这方面的供给)。再有就是经济实惠,跟到需要消费的日间照料中心之类的机构相比,多数老人能负担得起。时不时地能得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既能改善生活品质,又能减轻家庭负担。另外,对于政府而言,还得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
如此一来,不光会大大节省基建和各种配套费用,实际上,如此定制化的服务一旦到位,完全可以把一个个空巢老人的家庭变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就在11月9日,中财办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养老还是要以居家为基础。只有家不再是无人愿问津的“冷巢”,而变成送服务上门的“暖居”,老人才能以家为依靠,颐养天年。
邓 为:谁来为“常回家看看”创造条件2011-01-06 |
唐 钧:以专业化养老为“空巢”尽孝2011-03-04 |
孙金栋:加倍关注“民生短板”2011-03-28 |
丁 雷:老有所养是品质生活的“低保线”2011-10-14 |
刘道彩:养老入政绩是值得推广的善政2012-10-26 |
晓 余:要为梦想的实现培育土壤2013-07-16 |
光明日报:以社会化服务模式破解养老难题2014-03-17 |
陈 灏:“人的新农村”究竟应新在哪里?2014-12-26 |
尹卫国:期待京版养老服务法规破解居家养老...2015-01-28 |
新华每日电讯: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接地气以真...2015-02-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