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市民马女士通过青岛新闻网爆料平台反映:“市北区热河路的助老之家,天天拉老人去听课骗钱。”马女士称,自己的父母“听课”一周竟花5000元买回一些保健药品,由于听课期间不允许接听或拨打子女电话,“老人们完全被控制”。(11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借给老人免费上保健课之名,“忽忽悠悠”诱使其买下大量高价“保健品”还浑然不知。这样的骗销勾当和招数,要说早已有之,且屡见不鲜。但青岛这个打着“助老之家”幌子的地方,通过“禁接子女电话”的阴损之法,显然更有利于其“排除一切干扰”,确保让老年人稀里糊涂地“冲动狂购”。
“禁接子女电话”上的当然不是“保密课”,但其为了提高诱购成功的保险系数,费尽心机寻思和布置的“保密”工作,确凿也是“做到了家”。媒体报道称,听课时,“老师”要求两位老人必须同时到场,期间不允许接听或拨打子女电话——如果这还不叫“老人被控制”,那就恐怕只有“捆绑强卖”的控制术了。
一边是免费“保健课”坑苦老年人的屡屡上演,一边又“创新”忽悠伎俩,以讲课时“禁接子女电话”来求得万无一失。这就让这种“骗术营销”,变得越发难被及时警觉和戳穿真相。以青岛的那对老人来看,其女儿之所以愤而投诉,是因为两位老人并非第一次“上当受骗”,去年,她父亲也是在类似机构花了13800元高价,买回来一台所谓的“高档治疗仪”。
对于这类保健课变“保密课”的设局坑人,去年江苏无锡某法院的判决案例值得借鉴:谎称国家老年人协会举办讲座,由冒充医疗权威的伪专家出面,推销远超于成本的保健品,其结伙诈骗公民财物,数额较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有多少“禁接子女电话”的保健课,就等于有多少诈骗害人的“公开举报”。现实中,老人的生活环境,信息传播状况不如年轻人。因为信息不对称,往往便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切实加大这方面的预防和整治力度,实是有关部门刻不容缓的职责所系矣。
燕山快笔2012-11-01 |
熊 建:别让骗子替我们“尽孝”2013-01-17 |
图片新闻:醉翁之意2014-07-25 |
堵骗子的路,让骗子无路可走2014-10-17 |
我在我思:堵骗子的路,让骗子无路可走2014-10-17 |
王传涛:骗子何时不再向老人下黑手?2015-01-16 |
魏润身:生命教育得接地气2015-02-11 |
民生视点:“无颜回乡”与“专坑老人”2015-02-15 |
“无颜回乡”与“专坑老人”2015-02-15 |
“无颜回乡”与“专坑老人”2015-02-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