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个视频在网上被热传。这段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上,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的校服的女学生轮番掌掴。在短短的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视频中不时传来狂笑声和“把这精彩一幕专门拍下来”“震一下这丫头”“太精彩了”等言辞。 (11月25日《西部商报》)
著名社会学家夏学銮认为,多元的时代主体,决定多元的社会心态。作为当下中国八种不良社会心态之一,暴戾在本质上是炫耀武力。暴戾情绪的弥漫,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发生在甘肃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的这起事件,只不过是当下校园暴力的一个缩影。
校园暴力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这种炫耀武力的做法,损伤了他人基本的体面和尊严。然而,与校园暴力相比,被麻木和冷漠裹挟的“审恶疲劳症”更让人痛心。对他人的痛苦失去了敏感的反应能力,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无动于衷甚至恶语相向、落井下石,无疑给被打女生带来了“二次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一种“审恶疲劳症”,即对恶行已经麻木、已经开始见怪不怪。与审美、审丑相比,审恶是一种更具社会性、公共性的态度。不论是“别人都如此”的集体盲从,还是“害怕惹祸上身”的风险防范,抑或是“与己无关”的个体化思潮,当学生们可以为容忍校园暴力找到理由,哪怕是自欺欺人的理由,不作为的冷漠旁观也就随之产生了。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学生之间的摩擦与纠纷,通常不是发生在核心地带的利益博弈,而是源于鸡毛蒜皮的意气之争。当学生们的消极、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难免会以一种剑走偏锋的形式发泄和表达出来。校园暴力既和冷漠、暴戾等不良社会心态的有关,也和家庭关爱和教育关爱缺失密不可分。
如果孩子从父母和老师那里都得不到足够的爱和关心,朴素的人性自然会变得自私麻木和冷漠,濒临危险地带。校园暴力作为一种失范行为,并非一蹴而就的;从言语冲突到动手动脚再到拳打脚踢,轻度失范行为会逐渐升级到重度失范行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在失范与非失范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地带,校园暴力的上演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面对同样的恶行,有的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有的人沉默旁观,也有些人将恶行娱乐化、恶搞化,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反映人们不同的价值追求,也折射了人们不同的心理素养。校园暴力可以迅速接受规训与惩罚,避免“审恶疲劳症”却难以立竿见影。从这个角度上说,“审恶疲劳症”比校园暴力更可怕,需要引起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更多的警醒和反思。(杨朝清)
新华报业网:用什么来扼住校园暴力的咽喉?2008-11-13 |
子在渊:学生暴力视频为何屡屡发生2012-04-10 |
宋广玉:“校园暴力”,学校难逃其咎2013-10-22 |
岳 想:校园止暴 谁该吃药2015-06-10 |
对症下药 清除滋生校园暴力的毒素2015-06-25 |
大众话题:校园暴力,矫治比谴责更重要2015-07-01 |
校园暴力:矫治比谴责更重要2015-07-01 |
莫让校园暴力成为“关注暴力”2015-07-27 |
李忠卿:高邮女孩被扇嘴巴更像一出模仿秀2015-08-17 |
李忠卿:高邮女孩被扇嘴巴更像一出模仿秀2015-08-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