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全林:“人肉占位”凸显的是停车的无奈
//www.auribault.com 2015-11-30 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 更多

  这两天,南京的气温几乎到了冰点。虽然气温很低,但在盐仓桥附近,有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每天不顾严寒,轮流守在路边的车位里,许多网友为老人点赞,还希望作为孩子能早点回家,不让父母受冻。记者了解到,原来两位老人是担心儿子儿媳下班回家晚找不到地方停车,特地提前给儿子儿媳占车位的。(11月29《扬子晚报》)

  鼓楼区阅江楼街道停车办庄站长认为,李大爷占停车位并不妥。按照相关规定,包月是不固定某个具体停车位的。但盐仓桥一带共有151个车位,而周边对于车位需求量超过了300个,无论怎样分配,还是有找不到车位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出现了城市停车难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目前停车位数量的增加速度,比不上私家车增长的速度,供求之间的差距很难平衡。为此,南京市出台了不少解决办法,如主城区5000平方米以下地块优先建公共停车场;闲置暂停开发建设的土地拿来做临时停车场;老旧小区周围的道路有条件划停车位的“能划尽划”;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在夜间时段开放,但还是供大于求。

  缺口怎么补上,大家首先想到的,如修建地上地下多层停车场,直观而管用,但修停车场都需要占用空间资源,怕也是近乎“云数据”。任何一个城市的空间资源总是有限的,用到这里就用不到那里。一个城市的停车场占去资源过大,也不是科学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的增量和增速,远远小于人口和车辆的增量和增速,堵车、停车难就成为必然之势。其治本之策,无非是“两手抓”。一方面适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增量。这条治理思路的延展空间是有限度的,因为城市的土地空间资源毕竟是无法生长,属不可增资源。饱和之后,再无法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前提下,适度限制车辆增速。

  停车难的通病怎样治理,开出的药方尽管洋洋洒洒,但说到底是因为车多。美国人均3辆车,中国人均一辆车,就给人家拼不起,虽然国土资源总量相差无几,但人均资源太不相称。多一点公共交通意识,公共财政多在公交上投入一点,作为公民非特殊需要不买车,公车私车一起减,才是城市交通顺畅、停车无忧的长远之计。

  买车是为了出行方便,如果没有私家车,出行也很方便,那么买车的人自然就少了,汽车保有量就会降下来。应该说,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计之长远的思路。根据国外发达城市的经验,公交对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解决机动车辆乱停乱靠现象是最有效的。让公交提供更快捷、舒适、安全、低廉的出行方式,才能有效缓解交通堵、停车难。

  在政策导向上,应该提倡有能力且有真正需求的人购买汽车,而要避免赶时髦、一窝蜂地买汽车。有的人把拥有私家车作为身份象征,使汽车从单纯的代步工具演变成用来彰显个人地位的标识。一些人为挤进有车族行列,情愿沦为“车奴”。非理性的消费方式也是导致汽车保有量猛增的重要原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是排解停车难的重要方面。

  在人多而显得地不广的中国,尤其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要想行车顺畅,停车方便,最科学的办法就是“限车”。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