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田闻之:告别“奇葩证明”要见行动
//www.auribault.com 2015-12-02 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国办再发文要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由吹风会到明文要求,直指繁琐手续,着实点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长期以来,一些不证自明的事实、顺理成章的事情,某些部门非要求给出书面证明,真愁煞人也。稍有追问,还会听到“一直都是这么要求的”、“规定就是这样的”,堵得人哑口无言。此番国家从清理规则入手,凡是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确需证明的要严格论证,可谓釜底抽薪。

  社会早已进入21世纪,一些部门的观念却停滞不前,陷入管理上的路径依赖,认为一纸证明可以防范风险。殊不知,今天人口、信息都在高度流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以往一些有效的管理管控方式已经明显不相适应。机械僵化地写张纸、盖个戳,真能降低甚至免除管理风险吗?太多事实说明,继续这么干,只怕风险没有防控住,倒衍生出一批新的非法生意链来。

  “破形式易,变人心难”。很多时候,证明的内容似乎无关紧要,关键是要盖上戳,走个程序。而这个戳,俨然成了一些部门推责的“金钟罩”。某地房管局一位负责人就曾直言,“有了‘证明’后,出了问题就不是房管部门的责任了”。往深里说,无视群众的来回折腾,只顾相互推诿、转嫁责任,换取部门安全和个人安逸,何尝不是一种懒政惰政?而要证明时的牛气冲天,耍出来的“官威”、“官风”,更是一种权力任性。倘若不加管控,任其与寻租冲动相互交织,跌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泥潭恐怕难以避免。

  清理“奇葩证明”,当务之急是让法规制度真正落地生根。为今之计,必须以刚性的法律法规管住权力任性,以严明的制度约束倒逼观念转变,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引导服务提升,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步步消除各种“梗阻”,方能最终打通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