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媒体对国家抽检做了一次大数据分析,统计国家食药监总局“总局公告”里披露的今年前11个月不合格食品抽检信息,结果发现有多达449家企业今年以来被通报2次(含)以上,占比近两成。而陕西圣唐秦龙乳业有限公司更是创下不合格16次的纪录,高居“黑榜”榜首。
这个创下一年16次抽检不合格纪录的,是圣唐乳业羊奶粉,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喜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次抽检不合格。另外,南昌市草珊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次不合格,成都友伦食品有限公司8次不合格。
这些企业堪称屡查屡犯,而消费者想问的是,为什么一年抽检16次不合格的奶粉,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售卖呢?
16次被查出不合格,不知这家奶粉生产企业是不是根本没把食药监部门的抽检当回事。而这背后,似乎是圣唐乳业并没有付出太大代价,不合格奶粉与食药监部门的监管之间,形成了两套并行的运行体系。食药监部门按部就班地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拿出来通告一下,而被查出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继续埋头生产。
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日趋紧张,各类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无论哪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都是由小积大,最终在某个临界点爆发。尤其是在乳业,当初三聚氰胺事件带给职能部门和公众的最深刻教训就在于,哪怕多次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的乳企,也会因为利益而卷入不合格乳品的黑色生产及销售链中。如今,一家乳企一年16次抽检不合格,监管者还有什么理由轻纵呢?
早有专家指出,过往我国某些法律及执法理念中,对于企业的包容尺度过于宽泛,而为消费者提供的权益保障偏于薄弱,导致本就处于不对等博弈的消费者,无论是事先预防还是事后维权都难上加难。
需要提醒职能部门的是,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药品安全新规今年出台,在相关条款上进行了大幅修改和完善,提升了对违法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的惩戒力度。然而一年过去,“最严”法律并没有换来对等的食品安全监管零容忍,类似于一年16次抽检不合格的奶粉每存在一天,就是对食品药品安全新规的嘲弄和挑战,也是对消费者当初期许的一次次背弃乃至伤害。
有专家建议,借鉴国外的黄牌警告举措。其实,无论监管手段如何改良,最为重要的还是监管者本身。根据现有法律法规,让一年16次抽检不合格的奶粉企业,接受其应得的法律问责,甚至被驱逐出市场,这才是该有的监管立场,也才不会让乳业重蹈三聚氰胺事件的覆辙。
检察日报:从问题狂犬疫苗看“批签发”制度...2010-04-07 |
检察日报:从问题狂犬疫苗看“批签发”制度...2010-04-07 |
闵良臣:不能让“保健品”再忽悠下去了2012-04-24 |
石 飞:有政府监管,才有百姓放心2012-05-03 |
新华社:“食药安全黑名单”要一“黑”到底2013-12-18 |
噱头2014-05-13 |
中药造假2015-02-09 |
严重问题奶企何妨一死了之2015-08-07 |
李 云:决不让硫氰酸钠成为“星星之祸”2015-09-28 |
庹新岗:辉山奶到底能喝不,请权威尽快发声2015-09-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