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5年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当日上午,省市妇联、市文明办、兰州志愿者联合会在张掖路步行街共同启动了“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帼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12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现场宣传咨询服务。(相关报道见12月6日《兰州日报》一版)
志愿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体现着一个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准。而志愿者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正是广大志愿者的奉献和付出,在新时代树立起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样本;让雷锋精神穿越时空,温暖你我,感动大众。
对志愿者,兰州市民并不感到陌生,目前兰州市的注册志愿者共有316157人,志愿者团队2405支,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了建成区常住人口的10.7%。也就是说,在兰州的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志愿者。他们早已走进街道社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居民家中,积极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他们用自己真诚的心催生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这是城市发展进步的要求,更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遥相呼应。
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将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是推进志愿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一切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必不可少。2014年初,中央文明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和《社区志愿服务方案》就是指导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文件。我市要在志愿者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功夫,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活动运行机制,建立起志愿服务项目的筛选、对接机制,推进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增强志愿服务的即时性、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制度化、体系化的管理使全市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步入更加规范的轨道。
此外,政府的扶植与支持对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也是至关紧要的。虽然志愿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非政府行为,但在中国目前公民社会尚有待发育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推动、支持与扶植,对志愿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志愿者要具备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技能和知识,因此,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跟上。对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培训机构的加入,使其成长为有目标、有能力、有计划的志愿者,促使其社会价值最大化。另外,经费筹措的灵活有效和资金管理机制的规范也是志愿者行动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为我市志愿者队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和角度。
解放日报:志愿者精神是一股道德清流2009-05-13 |
如何推进志愿服务国家层面立法?2013-12-23 |
人民日报:让制度护航志愿服务2014-04-24 |
解放日报:志愿者精神是一股道德清流2009-05-13 |
[本报评论员]:让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2008-10-10 |
荆楚网:四川省委书记为啥“崇拜”青年志愿者2010-02-25 |
玫瑰的温暖,收获的不仅是感动2008-10-09 |
【新华报业网】玫瑰的温暖,收获的不仅是感动2008-10-09 |
让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2008-10-10 |
玫瑰的温暖,收获的不仅是感动2008-10-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