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复旦投毒案”出现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下发核准林森浩死刑的裁定书。林森浩的父亲林尊耀说,8日他接到上海法院方面的通知,告知他最高法对林森浩死刑复核结果已经下发,他11日之前必须赶到上海见林森浩,否则“后果自负”。
从“复旦投毒案”发生之初,该案经历了一审、二审,直到如今最高法下发核准死刑裁定,每次都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肯定的是,在最高法下发核准死刑裁定书之后,意味着“复旦投毒案”在沉寂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引发公众的热议和讨论。
与每次的舆论喧嚣一样,公众除了关注林森浩本人之外,也对其父母给予了重点关注。不过,有些人对林森浩父母的关注,并没有立足于法律视角予以审视,已经偏离了案件本身。林森浩虽然有罪,但其父母在法律上却是无辜的,责任不该由他们去承担和背负。作为父母,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培养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只不过由于林森浩的心理出现畸变,酿成了最后的惨剧。假如公众将目光定位于林森浩的父母,只会将他们推向道德审判台,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作为父母,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为孩子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让孩子的未来更加有出息。从这个方面而言,林森浩的父母亦是如此。假如止步于“复旦投毒案”发生之前,又有谁会认为能够培养出复旦高材生的父母不称职呢?或许一些人认为,由于林森浩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不妥,最终使林森浩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丧失了理智。然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不会左右一个成年人的意志,更不会怂恿一个博士生沦为一个杀人犯。
在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陕西大学生药家鑫杀人案等案件中,也曾出现过类似“复旦投毒案”的舆论喧嚣,他们的父母也曾经被置于舆论争议的漩涡中。其实,面对孩子的犯罪行为酿下的悲剧,父母也是受害者,他们不仅愧对被害人及家属、社会,而且还要承受丧子之痛。孩子的暴力、血腥行为并非他们的意愿,面对孩子的杀人罪行,他们的内心更加无助和痛苦,只是这种伤痛已被外界的谴责愤怒之声湮灭。
案件已经尘埃落定,作为旁观者不要再将愤怒泼向林森浩的父母,而是回归到案件本身展开思考和讨论。对于林森浩的父母而言,他们很难以道德的名义来为孩子赎罪,如果对他们口诛笔伐,无疑是在道德层面施加不合理的惩罚。
郝 洪:拿什么拯救漠视生命的心2013-04-17 |
光明日报:高校投毒案,全社会都须反思2013-05-02 |
从“复旦投毒案”反思底线教育的缺失2014-02-21 |
从“复旦投毒案”反思底线教育的缺失2014-02-21 |
从“复旦投毒案”反思底线教育的缺失2014-02-21 |
刘雪松:复旦学子求情为何触犯众怒2014-05-08 |
王刚桥:复旦投毒案先予尊重再谈宽容2014-05-09 |
刘雪松:复旦学子求情为何触犯众怒2014-05-09 |
唐金凤:大学实验室缘何成事故重灾区?2015-04-07 |
杨于泽:复旦投毒案须跨越“辩护技术”陷阱2015-05-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