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曾 颖:围观大闹机舱不必紧盯教授身份
//www.auribault.com 2015-12-10 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一男子在上海飞纽约的航班上大闹机舱,被机长拒载,后又在被强制下机的过程中导致3名民警受伤,最终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刑拘。有网民曝出该男子为西南财大教授,引起一片哗然。昨日,西南财大发声明,确认涉事男子卢勇系该校“短期讲座教授”,并宣布与其解除聘用关系。(12月9日《长沙晚报》)

  这条新闻迅速成为各新闻网站的热点,点击和评论数甚多。有人认为,身为教授做出这样的举动有辱斯文,并由此发出关于知识分子的道德感和师道尊严之类的大词感叹。有人则从“兼职教授”这个身份中,看到了近期是非颇多的兼职教授录用标准问题;也有人提出质疑,为何媒体未对当事人的态度和突然发狂的原因做详细报道;还有人对机场安保的处置态度和手段提出疑问——面对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处置起来都如此拖泥带水,甚至还有3名警员受伤,假如事态再严重点,会是怎样一种后果?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条新闻的发酵过程中,卢勇的“教授”身份是催化剂。从众人对“教授”的声讨和叫骂中,可以看出公众对“教授”这一头衔所承担的道德担当的期待。不过,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以社会职务身份认定代替个人身份认定的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最容易导致情绪化看问题。

  揆诸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问题被搞得稀里糊涂,就与此有关。而从本质上讲,在此事件中,卢勇只是一名普通旅客,他与航空公司通过机票达成的合同关系,与其他旅客没有两样。他所应该享受的权益和应该承担的守法责任,也与任何人没有区别。

  不要死盯着机舱打闹事件当事人的“教授”身份,如同不要死盯着被城管抱走衣服的裸奔者的“厅官”身份一样。每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都应该有平等而独立的担当。飞机上的打闹者中,有教授也有老板,有公务员也有打工仔,或者还有广场舞大妈,为他们的行为负责的是其个人,而非其外延的社会身份。

  因为某个群体中某个人的行为,而叫骂整个行业或让拥有相同社会身份的人反思,是“一人生病全行业吃药”式的思维。当然,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教授大闹航班,显然比无业老头大闹航班要受关注得多。然而,这种个体与整体不分的批判,无助于人们提升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