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尚丙辉是广州天河区某废品收购站老板,多年来收留、扶助了不少流浪者,今年4月荣登“中国好人榜”。他把收购废品所得的1/3用来接济流浪者。可是,今年春节,他请流浪人员吃饭,每人派了100元红包,却有老人生气:“你以前都是五百五百地给,是不是名气大了,看不起我?”甚至上个月,受助了三年的黄老伯因找不到他要接济费,将他“告”到了派出所。(12月28日《新快报》)
救急不救穷,这句古人的话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好人尚师傅自己并不富裕,却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接济流浪人员,属于典型的“救穷”。他最终得到的不是感恩,而是对方觉得索取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反目成仇。这样的慈善遭遇虽然并不多见,却值得更多的好心人反思。
帮助他人是值得鼓励的社会行为。但我们不得不指出,如今一些慈善,其目的是好的,但方法上却有欠缺。比如,直接给需要接济的人金钱或物品,这种方式在一些国家已被淘汰。前两年陈光标到纽约送钱的遭遇也已经证明了。另一种,就是很多本身并不富裕的人,省吃俭用去帮助他人,这样的行为固然令人感动,但只有量力而行,其善举才有可持续的基础,也才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模仿。前些日子一家广州企业“悔捐”,希望接受捐助者退回爱心款,也说明了慈善不仅需要激情和善意,更需要方法。
西岸资本、亨特基金会创始人汤姆·亨特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说,世界上多数人认为做慈善的方式就是捐钱,但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捐的钱到底是不是真的做了好事,或者最后用到的是不是实处。很多事件证明,接济式慈善若方式不当,有时会使懒人变得更懒。
其实,从专业的视角来说,慈善在社会的落地生根,需要的是慈善专业化。简单来说,一者,慈善需要专业的机构来经营。目前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为40万个,而人口数量仅有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这一数字为190万个。二者,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更应该去做的是志愿者。相对来说,我国的志愿者较少,更多的人喜欢像尚丙辉一样搞个人慈善。结果是,帮助他人有限,做慈善的好心人却备受消极结果的打击。我国的慈善要想良性发展,必须少些那种苦情、接济式的慈善,多些专业化的慈善。
红 网:这样的慈善机构岂止是“外观不佳”2008-12-03 |
顾 远:无家可归者的救助之道2011-05-06 |
顾网闻之2012-10-11 |
房清江:流浪儿童有家才会温暖2012-11-19 |
2012关键词评点(上)2012-12-25 |
毕 舸:别让救助站变成收容站2013-01-10 |
图说:“下班”2014-12-04 |
蒋??:公益沦为生意,救助站注定难堪2014-12-18 |
韩 冰:假如一名流浪者在巴黎过冬2014-12-23 |
梁云风:“看到不管太冷漠”谁更该铭记此话2014-12-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