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邓海建:点赞北京朝阳法院对“老赖”发出“限制消费令”
//www.auribault.com 2016-01-05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更多

  为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近日,北京朝阳法院针对188个执行案件,向269个未执行判决的单位及个人集中发送了“限制消费令”,这批“老赖”中还有歌手张行。

  欠债不还,把法院判决当成耳旁风,最后生生拖成“执行难”,这就是“老赖”最大的本事。“老赖”是诚信机制上的一颗毒瘤,他们戕害市场诚信、透支民间信用、蔑视法律权威,其恶果,是引发“竞相比无赖”的“破窗效应”。

  如果任由耍赖是“老赖们”的通行证, 守信是守信者的墓志铭,那诚信守法自然就成了奢望,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的价值信仰,也会因为“老赖”的种种劣迹消解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说,拿出“新处方”治理“老赖”顽疾,在全面法治的时代确属必要。

  此前,国家工商总局已实现与最高人民法院专线网络的联通,归集了170万名“老赖”的身份信息。现在,亿万中国网民可通过各地法院建立的“老赖”曝光平台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及其详细信息。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老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2015年7月,最高法修改司法解释,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购买机票、高铁和动车一等座车票;2015年10月,最高法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全力做好第四季度执法办案工作。近日,《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颁布,“老赖”的银行卡将被看得更紧……线上曝光、线下限权,一道道紧箍咒密织起理性而有序的惩戒网络,让老赖在市场经济的版图上寸步难行。

  而北京朝阳法院深合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性“限制消费令”,赢得网友跟帖点赞声,无非以下几个因素使然:一则,俗话说“民无信不立”,“老赖”如一锅粥里的几粒老鼠屎,大家对之激愤已久,依法惩戒顺应民意;二是相较于道德上的“黑榜”,“限制消费令”的杀伤力更大、更直接,包括出行与置业、乃至子女及家庭消费,都囊括在内;三是用上“互联网+”思维,当事法院同时向携程、去哪儿、途牛三家互联网旅游服务公司发送了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协助对限制消费人员具体消费行为予以限制,这在全国法院尚属首次。

  让“老赖”的信用污点,转化为市场经济中的“消费制衡”,这种法治痛感,必然会传导为诚实守信的制度他律。当然,从民意期待来看,可能还应做好两点:一则,“限制消费令”的触角可以更广泛一些;二来,类似创举最好能上升为全国层面的统一制度。权力部门与制度建设联手,诚信体制与司法机制合力,让“老赖”寸步难行,信用自然如遍野春风,又何愁诚信中国不能“忽如一夜春风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