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河南电视台某栏目记者接到群众举报,前往鹤壁市一家食品厂调查该厂“人造肉”产品(通常用来替代肉制品生产香肠、牛排等)“非法使用添加剂”等问题,不料采访过程中遭遇对方围攻。记者打110报警后,到场民警不仅默许十多人围堵记者,还表示,“我来了以后你们拿手机照什么照,我代表国家,你们这是侵权。”据悉,记者被带至派出所接受了5个小时的身份调查。当地食药监部门次日去查处的时候,作坊内所有设备和生产加工所需的材料,已经全部被转移。(1月7日《京华时报》)
黑作坊一般是指隐匿于偏远地段或城乡接合部,虽未取得行政许可却擅自生产、销售“三无产品”的地下工厂。正是这种隐蔽的存在形式,让监管执法部门打击黑作坊长期处于“三难”局面,即发现线索难、证据搜集难、处罚执行难,其中发现线索更是难中难。
然而,面对送上门的办案线索,鹤壁市相关部门的表现却十分吊诡。民警不仅不帮助正在履行舆论监督权的记者解围,反而默许众人围堵记者,并警告拍照取证记者“侵权”,且将记者带至派出所核查身份达5个小时。食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同黑作坊人员相谈甚欢。这些当地相关执法部门与黑作坊“和谐”共处的画面,让一些网友直言“这哪里是猫捉老鼠,分明是赤裸裸的猫鼠同盟”。
诚然,在事件真相全部呈现之前,网友的质疑或许不可全信,但是其中一些细节的确耐人寻味。其一,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核实记者身份的程序并不复杂,途径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网络查询、电话查询、二维码扫描等,按常规可现场求证且花费不了几分钟,而当事民警却偏偏要将记者带回派出所,核实记者身份竟用了5个小时。这到底是民警办事扎实认真,还是故意为黑作坊转移证据赢取时间呢?更何况,在派出所内,销售黑作坊产品的当地食品企业负责人竟当着民警的面,警告记者“回头我非弄死你不可!”这样的画面,在暴露该负责人任性嚣张之极的同时,似乎也难免引人猜测,其与警方关系或许“非同寻常”。其二,记者将黑工厂晚上也在生产的情况反映给庞村镇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对方因记者无法带路表示拒绝,并称“明天还有晚上呢”。但当他们第二天去现场查处时,黑作坊内已人去楼空,所有设备和生产加工所需材料统统转移。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配合默契呢?
从专业角度看,当地黑作坊非法使用日落黄、柠檬色等添加剂生产的“人造肉”,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从某种程度无异于谋财害命。作为黑作坊的克星,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后本应积极作为,这既是法律赋予的使命,也是他们为公众安全护航的价值之所在。
可见,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既需要史上最严食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更需要在执法人员严格执法、恪尽职守,坚决斩断有毒有害不合格食品产供销链条。此次黑作坊事件中有关执法人员的表现,或许不止是一个基层执法部门不作为的懒政问题。至于网友将其归咎于地方保护主义及监管人员觊觎私利的质疑,期待当地有关部门调查清楚并严厉追责。这既是对待舆论监督应有的态度,也是铲除健康杀手必经的路径。
一周看点(第222期)2014-03-07 |
长沙晚报:对高铁动卧票价别急于吐槽2014-12-15 |
健全多元化模式纾解养老焦虑2015-07-24 |
屈金轶:捍卫彩票公益性 须还彩民知情权2015-07-28 |
屈金轶:会宁众多教师转行折射了什么2015-08-13 |
延退方案要兼顾群众的获得感2015-12-0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