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备战”是为了“实战”
江海
//www.auribault.com 2016-01-22 来源: 宁波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寒潮步步逼近,宁波全城动员。20日下午,市领导分路检查指导防御寒潮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把防范应对强寒潮和雨雪冰冻灾害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保供应、保民生”,做好一切应对应急准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1月21日《宁波日报》)。

  宁波防寒潮的“警报”已拉响,全市上下、各行各业的“备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连日来,政府应急指挥大厅里,灯火通明,一派忙碌。一张张卫星云图实时切换,一幅幅现场画面从一线传来,一阵阵紧促的电话铃声时不时响起,一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

  连日来,各级领导干部上高山、下海岛、进企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指导工作,帮助查找薄弱环节,逐个落实应急预案、安排抢险物资、部署应急力量……

  连日来,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主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态度,全力查隐患、保供应、保畅通、保安全……

  连日来,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村组织也在积极行动,加固房屋、排除隐患,发放应急物资,发动居民做好必要的准备和物资储备……

  大家所做的一切工作,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防御好这场几十年一遇的寒潮,把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从“备战”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该做的部署已经做了,该发的文件发了,该发布的信息发布了,该修订的预案修订了,该储备的物资已经储备,该落实的应急力量已经落实……那么,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恐怕不能这么乐观。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任何一次自然灾害,都不是按照人们事先预期的、设定的“脚本”演进的。对灾害,我们可以预判、预测,但不可能“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更何况,我们这样的沿海城市,最缺的正是防寒、抗寒的经验。2008年的那场雨雪冰冻灾害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因此,在思想认识上,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重视、重视、再重视;在工作部署上,我们绝不能麻痹大意,必须落实、落实、再落实。

  救灾物资备齐了没有?多年未用的除雪除冰装备能否派上用场?事关民众基本生活的保障设施更新维护了没有?医疗救援力量到位了没有?包括山区困难群众、流动人口等在内的弱势群体安置工作做好了没有?……这些,需要属地政府、职能部门以临战的状态、决战的姿态,一样一样抓落实。只有从“实战”出发来审视“备战”,我们才能多一份清醒,多一些危机意识。

  灾害来临之际,“敬畏自然”这个永恒的命题变得愈加沉重。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把它当成一句口号、一种姿态。一个成熟的社会,“敬畏自然”应成为一种公民素养,成为一种城市品质。对自然、对灾害,只有多一些敬畏,我们才能更好地扛起肩上的担子,履行好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才会尽最大的可能、最大努力去守护一方平安。

  眼下,寒潮的“先头部队”已经来到,应对寒潮的“实战”已经打响。各地的“备战”能力、“备战”水平,将接受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或许,更大的挑战、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我们必须拿出最佳的“战斗状态”,与寒潮来一场全面“决战”。这对于缺乏与寒潮“决战”经验的宁波来说,或许会成为另外一种财富。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