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儿科医生短缺别成涨价理由
毛建国
//www.auribault.com 2016-02-05 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 更多

  这段时间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引发格外关注。去年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对外声明,由于急诊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随后,南京一家医院曝出,因唯一的儿科医生生病,停诊数月。数据显示,近年来儿科急诊量连年增加,儿医总数逐年下降,每千名儿童只分到0.43名医生、一个专家号被炒到上千元,儿科诊疗容量远远跟不上需求。(2月4日《西安晚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一些价值不大、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的事,形象地称之为“小儿科”。事实上,小儿科无小事,小儿科医生短缺更不是“小儿科”。《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人下降到10万人,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名儿科医生。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短缺状况只增不减。这样一组数据,这样一种状况,怎不让人忧心忡忡。

  为什么儿科医生会出现短缺?公认的说法是,因为这个行业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所以年轻人不愿意做儿科医生。既然找出了原因,那就对症下药。有专家建议,营造儿科“强势专科”价值回归氛围,让更多人愿意投身儿科。

  问题是,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行业一个职业喊难喊苦,特别是把“价值倒挂”放在嘴上时,往往意味着一个涨价时代的肇始。这些年来,几乎所有与市场发生直接关系的行业,在碰到困难时,都会把涨价作为第一选择。其中一个典型就是景区。这些年来,景区不断地喊难,不停地喊涨,于是票价呼呼直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也是我们担心的,在推动儿医价值回归的过程中,有关方面会不会把主意打在孩子身上。

  民众永远都是善良的,也是善解人意的。倘若穷尽一切办法之后,依然不能改变困局,那么涨价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只是很多时候的难是人为制造的,而且除却涨价还有其他办法。具体到儿科医生价值倒挂,业内人士介绍,“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儿科是收入最低的科室之一。儿童用药剂量少,按照疗程,10个至15个孩子的用药量,才相当于1个成人的用药量。”换而言之,相对于其他科室,儿科的“吸金能力”不足。

  创收能力相对强与弱,不独存在于医院,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行业所有单位。拿互联网企业来说,大家都知道工程师很重要,一些工程师的收入很高,但在事实上工程师并不直接产生效益,其关键就在于合理的内部调节机制。同理,医院内部也应有调节机制,针对各个科室的不同情况,在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前提下,确定不同考核标准。现在的问题在于有些医院“向钱看”,创收压倒一切,各科室单独核算,没有内部调节,导致各种不公平。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困难成了涨价的理由,价值成为了实惠的外衣。这正是我们想讲的,儿科医生短缺别成涨价理由,儿科医生价值回归不能打孩子主意。具体地讲,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不是“小儿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内部调节入手,不能磨刀霍霍向孩子。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