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谁不想工资越挣越多?但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看来,最近八年,我国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两三个百分点,使得我国竞争力越来越不足。近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楼继伟说: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保护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伤害的还是劳动者。(2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
就理论层面而言, “企业工资增长过快,最终恐伤及劳动者”一说,只是道出了常识而已。然而,置之于现实语境中,此一提法还是不免令公众反感甚至焦虑。在“工资持续上涨”基础尚未夯实的前提下,动辄抛出这般言论,势必会触碰到众人最敏感的神经。于是乎,言者也许无心,听者注定有意——即便是学术场合的个人发声,也极可能被理解成是某种政策信号。素来弱势的劳动者群体,对于那些“不友好的消息”,总是表现得无比敏感。
一个客观事实是,近些年随着全社会工资水平的提升,确实极大推高了中国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由此,自然可能导致投资资本外流,造成市场整体体量萎缩、部分企业难以为继。基于上述种种,俨然可以推出“工资增长过快,会伤及劳动者”的结论!这套逻辑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却经不起深究。试问,我们如何能准确界定,工资是否上涨过快?又该如何在实证而非理论层面,坐实“工资增长”与“企业发展”的必然关系?
要知道,工资上涨只是影响企业生存的一大因素,而非唯一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也不必然就是负面的、消极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工资上涨会增加居民购买力、推动消费,这对于企业发展反倒是一大利好……无论如何,拿劳动者工资说事,试图通过抑制工资上涨给企业减压,终究都不能算是“优先选择”。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是发挥市场筛选功能、引导经济结构主动调整的重要一环。对此,我们所要做的,乃是顺势而为而非相反。
一面要维护劳动者收益,一面是保护企业发展,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并不意味着要做出非此即彼的取舍。为此求解,或许更多还须依赖于,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动让利。数据显示,“我国社保支出占工资比例40%以上”,几乎让企业和员工不堪重负。诸如此类的公共收费倘若能够尽量降低,定然会极大缓解企业压力。由此,我们也就不必纠结于劳动者工资的上涨了。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三方利益分配的问题,而非仅是企业和员工的两方博弈。
确保劳动者工资稳步、持续上涨,既有道德合法性在,也符合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明确这一前提,再来讨论后续的技术策略和法律细节才有意义。比如说,雇佣合同怎样设计才更合理?用工制度如何更充分地激励生产要素流动?凡此种种的问题,必须要在充分尊重现实的基础上,以踏实可靠的专业努力寻找答案。
陈志武: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致富2010-12-16 |
井水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考验管理智慧2011-01-06 |
“治超载、保桥梁”还需更多制度配套2011-07-28 |
张茉楠:工资条例难产,中国不能患上“涨薪...2011-09-01 |
春节快递,非涨价不可吗?2013-02-04 |
金仁淑:安倍超量化宽松政策难解通缩困境2013-12-02 |
邓海建:“工资过快上涨”是个伪命题2014-10-21 |
工资条例年内出台 纳入工资协商与同工同酬...2010-05-19 |
“工资协商”需劳资双方协调推进2015-07-17 |
“工资协商”需劳资双方协调推进2015-07-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