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缓解招工难不仅是企业的事
毛建国
//www.auribault.com 2016-02-24 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每年春节过后,各地“招工难”的话题都持续引发关注。今年,这一问题是否依然突出?据媒体调查,今年节后招工依然很难。在福建泉州,用人单位开出了4000元的月薪,依然很难招到人。(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2版)

  “招工难”的存在,反映的是员工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很长时间内,我们把这种落差,主要理解为薪水的问题。薪水是重要的,但薪水受到经济形势和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可能无限地增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尊严劳动更多被捧到台前来,在尊严劳动的丰富内涵里,薪水不是唯一的,员工的情感需求,融入城市的需求,都是客观而实在的。

  这种对尊严的需求,有的需要企业努力,有的需要企业所在城市的努力。这两天,一条外出务工父母“只生不养”将被处罚的新闻,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可怜天下父母心,应该相信,大多数农民工父母还是希望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可由于各种条件影响,欲做而不能。比如说,在城市的居住问题,生活成本问题,孩子上学问题……这些“拦路虎”,显然不是哪一个企业,能够轻易解决。如果一座城市,真正解决了农民工的融入问题,让他们有尊严有认同,相信会营造出招人用人留人的小环境。

  看到“招工难”,还应该看到硬币的另一面,也就是“就业难”。一边招工难,一边用工难,打通其中的桥梁,其实还是岗位结构问题。在经济学家看来,对就业市场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产业本身发展水平,特别是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匹配程度。现在,社会需求已经到了新高度,而产业层次还停留在半山腰,这样的岗位,自然很难吸引到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企业不能埋怨等待,必须积极有为。但也要看到,一个国家的产业转型,政府作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如果我们的产业转型能够顺利完成,企业能够提供大量富有“含金量”的岗位,无论是“招工难”,还是“就业难”,其尖锐度都会大大下降。

  缓解招工难需要企业努力,但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无论是从大的方面推动产业转型,还是从小的方面打造小环境,都离不开政府的努力,都离不开城市的支持。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讲,比发展就是比服务,比发展就是比环境。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同样是比服务的重要内容。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