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1年,“贴地飞行”的中国高铁,开始踩下“刹车”,由时速350公里减速为时速300公里。5年过去了,随着新高铁线路的接入,高铁线路运能接近饱和。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把高铁时速恢复至350公里,以提升高铁运转效率,降低老百姓出行时间成本。(3月3日《大河报》)
“高铁恢复350公里时速”的呼声已并不新鲜,不时就会出现类似的呼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甚至曾称“高铁385公里时速能够保证安全”。如今,“高铁恢复350公里时速”又被人提起,不由得让人再次思考,这到底可不可行?
有待重申的是,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的标准,我国高速铁路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也就是正如王梦恕院士往前所言,“当年在甬温线发生事故的列车运行速度只有100公里/小时左右,根本与‘高铁’是两码事,事故原因也非轨道和机车,而是运行指挥系统出了问题。”
但是,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之后,铁路部门立马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统一降为300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高铁调整到200公里,并延续至今,可见,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才是重中之重的事。这也意味着,如今要想恢复高铁350公里的预设时速,必须是基于安全已有足够保证的前提下。
也就是说,高铁线路运能接近饱和也好,人为限速导致车底运用效率偏低也罢,还是说350公里时速的业绩不能浪费,哪怕真有“七成多网友支持高铁恢复时速至350公里”,有我国在俄罗斯规划最高设计时速400公里的高铁为例,诸如此类,都不能作为恢复高铁350公里时速的主因。因为真正的主因,只有我国高铁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装备制造等标准体系,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铁技术体系已经非常完善,相对来说,已经绝对安全。
我们相信每一次提速的决策都是基于设计标准和实际运行需要,都是基于科学判断和审慎决策,但是生命可贵,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一旦再次发生类似“7·23”的事故,后果不可想象。而以往再优秀的成绩,再多的誉美之词,比如说什么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都无法抚慰这样的创伤。所以,应是安全翅膀助推高铁恢复350公里的时速。
陆志坚:高铁中的高还应指“高品质高服务”2011-06-14 |
“现丑工程”2011-07-15 |
朱小龙:京沪高铁,“高”在哪里?2011-07-20 |
钱夙伟:有缺陷的设备是如何通过验收的2011-07-29 |
杨于泽:上亿元“买标费”究竟付给了谁2012-09-20 |
电网安全就是国家安全2013-06-07 |
庾向荣:足协“单飞”须有一双自由的“翅膀”2015-08-17 |
庾向荣:足协单飞需要依法建章立制2015-08-17 |
严格高效执法确保“生命通道”通畅2015-10-26 |
黄庆桥:中国高铁背后的时代走向2015-12-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