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医护人员成了医改阻力 怎么破?
薛家明
//www.auribault.com 2016-03-08 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 更多

  7日,钟南山接受“政事儿”采访时表示,“原来说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我觉得现在已经不是深水区,而是溺水区。医护人员本来应该是医改的主力军,现在却成为阻力军”。导致上述问题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公立医院的定位问题没有解决。这是医改的上游问题,“只有解决了上游问题,下游问题才能解决”。(3月7日《新京报》)

  假如用一个关键词形容当前的医疗生态,那就是不满意。看病难、看病贵,患者不满意;职业美誉度差、暴力袭医不断,医护人员不满意;医疗系统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政府不满意。因此,进一步进行医改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怎么改,沿着什么方向改,却争议极大、阻力重重。患者的期盼是减轻就医负担、提高就医效率,医护人员的诉求则是增加安全性、减少工作负担。如此情况下,造成谁都对现状不满,可谁又是对方眼中的医改“梗塞”。相互掣肘,医改陷于停滞。

  可见,医护人员沦为医改的阻力军,并不值得意外。一方面,部分医护人员在以药养医、乱开“大处方”中,不当得利,不愿回到贫苦的过去。另一方面,在医患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医护人员又期冀通过医改,增加自己的安全系数和职业美誉度。因此,医护人员虽然对医改双手赞成。但医改条款中,一旦出现不利于自己的条款,医护人员就站出来,拼命制造阻力。

  同样,公众也是医改的阻力。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资,应是改革的方向,也是国际惯例。但医改中一旦出现增加医护人员待遇的条款,立即招来社会的层层阻力。比如,“先把以药养医消灭干净,再涨工资”“医护人员的待遇已经够高了,为何还要涨”等,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也造成这些年关于医改文件出台了不少,可真正落实的寥寥无几,改革处于悬停状态。

  在物质社会,人都有逐利的本性,都希望避重就轻。因此,对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医改条款提出异议,在正常不过。但医改停滞不前,社会各方都不会满意,相互成为受害者,最终没有赢家。那么,医改悬停的困局该怎么破呢?笔者认为,重中之重是通过沟通找到最大公约数。目前社会不缺乏医改冲动。但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各说各话,各自演绎自己的“医改蓝图”。而缺乏必要的观点争鸣和相互沟通。试想,医患之间都不给对方说话的权力,医改能破题么?

  要找到医改最大公约数,更需政府担当。事实上,政府才是医改的主要推动力量。而目前的医改困局,医患双方的不理性、互不相让,当然是重要原因。但相关主管部门的角色缺位,拿不出兼顾双方利益的改革蓝图,也是重要因素。因此,破除医改阻力,更需政府担当。相关部门唯有善于在分歧中找到利益契合点,进而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才能让各方满意,医改才能从蓝图照进现实!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