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急诊机制是该引起关注了
武洁
//www.auribault.com 2016-03-16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因胸闷心慌,陕西勉县男子汤润武去勉县医院看病,没想到急诊科医生先让心电图室做检查。然而,心电图室医生却迟迟不见,直到等待了18分钟后,病人栽倒在地医生才赶来。不幸的是汤润武却因“室颤”不幸身亡。(3月15日《华商报》)

  “时间就是生命”,放在急诊室,这话无疑最合适不过。于情于理,急诊患者等待18分钟怎么也说不过去。

  客观来说,涉事医院条件确实有局限。作为县级医院急诊科,受限于人员资源与管理能力,急诊科与其他科室资源之间的配合紧密程度,自然不能苛求天衣无缝。不仅如此,心脏病突发本身是高致命因素,从国外顶级医疗机构披露的急诊科死亡病例统计数据来看,心脏病突发仍然是让急诊科专业医生回天无力的最大致死病因,对于基层县级医院而言,这方面的能力和应对机制,当然更加局限。

  事实上,急诊科拥挤,患者等待时间过长,急诊成慢诊,几乎是个愈发突出的世界级现象。尽管我国并无权威统计数据,但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都对医院急诊等候时间有常年的统计研究。根据这些数据,急诊拥挤程度呈逐年加剧态势,急诊患者候诊时间也是越来越长,而且越是中心城市的大型医院,急诊患者不得不承受更长的等候时间,平均急诊等候时间甚至已超过一小时。类似的急诊“拥阻”现象,在国内同样存在,而对于心脏病等有着严苛抢救时间窗的患者而言,急诊“拥阻”必然意味着对生命通道的堵塞。

  而为了疏导急诊“拥阻”问题,加拿大一些城市将重要医疗机构急诊等候时间通过互联网发布,每5-10分钟更新。不过,笔者上网查询了一下温尼伯(加拿大第八大城市)急诊候诊预报,最短的也要等候45分钟,最长的甚至长达5个半小时,急诊等候时间依旧漫长。为此,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通过专业的急诊导诊与分流机制,以确保最急需的患者优先获得急诊资源。

  面对急诊患者等18分钟身亡的悲剧,急诊“不急”的成因与纾解之道,或许才更亟待探求。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