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家风,在家庭生活中形成,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家庭成员从家风中寻找精神归属,家庭文化凭借家风得以延续。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族依靠儒家思想为主要内涵的家风,完成家族成员的文化濡染和个体的社会化。随着宗族观念的淡化,尤其是现代社会“小家庭时代”的到来,传统家风受到冲击。如何让中华好家风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弘扬,粤东客家民系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客家人主要聚居于粤闽赣三省交汇处的丘陵山区,以粤东梅州为中心,辐射赣州、惠州、河源、龙岩、三明等城市。作为历史上从中原衣冠南渡的移民族群,粤东客家在儒家文明的持续影响下,以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载体为依托,结合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一方面,海外华侨出资倡建公益设施,带动了传统宗祠、家庙等有形文化载体在新时期焕发活力,优良家风的传承有了顺乎历史发展脉络的场所;另一方面,粤东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了传统民俗、仪式和曲艺等无形文化载体,为优良家风的代际传承提供了可以感同身受的场景。
传承优良家风的有形载体
粤东客家人传承优良家风的有形载体不仅包括围龙屋式的宗祠、家庙与民居,而且涵盖族谱、楹联、牌匾、功名柱、惜字亭等建筑附属物,甚至诸如学校、医院、寺庙、路桥、广场等建筑物上都有固化的家风。
祖祠内楹联牌匾明示优良家风。外圆内方的围龙屋在布局、名称上蕴含丰富的儒家思想和家国责任、道德规范的基本理念。各类建筑物上的绘画、匾额、对联烙刻着儒家思想的印记。在梅州市下辖的大埔、蕉岭、梅县、兴宁等地,建筑规模大小不一的围龙屋星罗棋布,七成以上的围龙屋还有人居住或有专人管理。宗祠内古色古香的“举人”“进士”“状元及第”牌匾折射着崇尚文化的传统风气,“乐善好施”“仁风梓里”“善邻亲仁”等新制鎏金木匾,则体现出当代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弘扬。在家族聚会的场合,长辈常给后辈讲述这些牌匾蕴含的家风故事。年轻一代在城镇新建住宅时,也会用牌匾楹联中表现家风的词语作为楼名,比如“继善楼”“崇德居”“晓义庐”等。
族谱家训警示后人不辱优良家风。在开国元帅叶剑英的祖籍地梅县雁洋,《叶氏族谱》告诫族人要“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在家庭生活方面要求子孙“饮水思源”,与家人相处要遵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则,在个人行为方面则强调面对利益“勿嗜利忘义”,管理公务要秉承“克己秉公”的原则。族人时常诵读祖训,感受先辈开基创业的艰辛和不易,牢记为人处世需要恪守的准则。
传承优良家风的无形载体
通过童谣、谚语、山歌、民俗节庆、婚丧嫁娶仪式等无形的文化载体,优良家风渗透进粤东客家人的柴米油盐。
客家童谣直白地道明为人处世的态度。粤东客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知晓《月光光》的童谣,通过朗朗上口的语言明白耕读传家的道理。诸如《客家哺娘》《懒尸?啊返韧?ヒ约虻サ拇驶悴?髑诩蠼谠肌⒑蜕拼?说闹势拥览怼W钪匾?氖牵?蘼鄢鞘谢故桥┐宓难?#?冀?图彝?ァ⒀栌铩⑸礁枘扇肓说胤轿幕?滩模??以诳图一捌档赖牡缡印⒌缣ń谀恐胁欢喜コ觯?沟么?臣曳缟钊胪?摹?/P>
婚丧喜庆的生命仪式蕴含家风的教化。客家人在重要的生命仪式中,异常注重家风对家庭成员的熏陶和教化。结婚仪式上长辈对新人的教导,使用芹菜、大蒜、米筛等各类谐音的象征物,喻示新人不但要勤劳、会划算,而且要新入婆家的女子懂得换位思考从而尊重和孝敬家婆。在人生画上句号的丧葬仪式上,以客家话说唱的《打莲池》《送娘恩》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客家人对母亲勤劳付出的感恩之情,鞭策后辈弘扬孝顺长辈的家风,以人生最后一课的形式教会懵懂幼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的道理。
传统家风现代传承的启示
家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父母及长辈的生活态度、处世之道、价值观念都会成为孩子判断是非、分辨对错的标尺,形成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及思想准则,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就顺利传承了优良的家风。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弘扬,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不仅是人伦教化的好载体,更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粤东梅州客家族群通过有形与无形文化载体传承家风的实践,使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持久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在他们的心田培育良善的种子,使他们明是非、知廉耻、懂礼让、守本分。优良家风对社会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每个家庭的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社会的道德水平就能得到有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南方日报:世博“广东周”,在此读懂岭南2010-07-28 |
范正伟:文化遗产重在“神韵”2011-03-28 |
广州日报:学说粤语与“推普”并不矛盾2008-12-28 |
广州日报:学说粤语与“推普”并不矛盾2008-12-28 |
杨子岩:感受客都2012-05-11 |
潮 白:徽派建筑保护给我们以启示2013-04-17 |
深圳特区报:非遗保护,如何向市场讲述文化...2013-06-25 |
周人杰:基层治理最愁“钝刀子割肉”2014-07-10 |
楚 丘:客家文化繁衍流香2014-07-24 |
光大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2016-02-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