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微信朋友圈正变成提醒防范圈?
严辉文
//www.auribault.com 2016-04-08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微信朋友圈是个好东西,既是个让人难舍的社交平台,又是一个令人眩目的资讯平台。作为一位拥有微信的人,时刻能够看到经朋友们精心挑选的丰富资讯,每天能够感受朋友们的精彩存在,仿佛在现实世界感受朋友的心跳一样,这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难得。

  所谓见信如晤。微信朋友圈的主流资讯风尚时常在变化。较早前是各种晒,晒幸福、晒才艺、晒娃儿、晒行止、晒工作,真是无所不晒。后来在被人发现了营销功能、教育功能的同时,一度又成为了鸡汤文、深度好文的天下。眼下在朋友圈踩着鸡汤文尾巴向前的,似乎是各类防范提醒文章。

  黄瓜出事了,朋友们速看!这种菜吃不得,汤里全是甲醛!新骗局又来了,不看会倾家荡产!紧急提醒,这两个号段的来电和短信要小心!

  这类文章如今在微信朋友圈总是十分打眼,令人产生不看不行的冲动。相信制文者转发者,大多是为了你好我也好而真心提醒。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资讯同样是真真假假,教人信疑两难。

  最新刷屏的显然是“女性遇袭怎么办”?这类贴文有些眼熟,许多内容显然不是初创,如今重现微信江湖,人们不难猜到是起因于那个被舆情专家认为进入刷屏“十亿量级”的和颐酒店事件。

  一位网名叫“弯弯”的网友通过微博自叙,4月3日其在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北路望京798和颐酒店入住时,被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其大声呼喊后,围观者逐渐增多,陌生男子逃走。目前该消息不仅在网络热传,而且有视频支持,同时朝阳警方、当事酒店都已证实了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

  微信果然十分快捷,又擅长全方位互动。与和颐酒店事件消息几乎同时刷屏的,是各种防范支招文章立马现身微信朋友圈。流传得比较广的是一则“女生遇袭怎么做?网友如此支招”的短文——如遇陌生人装熟人强行拖拽,1、马上砸碎消防玻璃,全楼会报警。2、有人围观不要喊救命喊抓流氓,并拜托别人打110.3、尽量损坏酒店设施。4、尽量朝罪犯要害处下手。5、尽量抱住围观人中能救自己的人。6、丢掉或损害围观者身上的财物如手机包包等。

  这些套路,看起来是攻防兼备,笔者也不好意思质疑其功用。但是普通女性真能掌握,甚至于真需要掌握那么多的防身技巧和智慧么?以一般女性体能之弱小,加之遭受突然袭击之际,留给她的机会本来就不多;还有防范文中提及的多种前提条件可能并不具备,即使照此实施也难有效果。甚至于有些招数,运用起来或许会招致适得其反的结局。

  毕竟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女性都成为防身专家。微信文章似乎早已陷入了某种“中看不中用”的宿命,正如鸡汤文本来起意是好的,最终不免让人起腻;而防范文呢,以支招女性防身的为例,同样只能产生“就能帮你这么多了”式的效果,于是难免陷入同样无助且又尴尬的境地。

  尤其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各类防范文章不只是叫人防不胜防,看多了难免让人失望。微信朋友圈走向防范圈,显然也不仅是一种突出了语词的冲突和反讽意味,而且在不经意之间,影响着网络虚拟空间甚至于现实空间的人际关系。这种防范圈式的走向,客观上也渲染着世路风险多、处处需防范的悲情。

  这正是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套的地方。或许文章永远是一种无力者的情绪宣泄,现实才是复杂多变的。防范文的泛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许多人目前仍然更专注于“私力救济”的层面,而这恰恰是一种有限有时甚至于是有害的力量——在现代社会,哪能什么事情都靠自给自足?

  拯救微信文章——显然还包括现实处境——的尴尬处境,永远离不开良性的社会机制。

  公权力部门尤其应该有办法介入这种防范圈。微信朋友圈绝不是私家资讯的独家天下,也应是公共资讯的绝佳平台。对一些公共事件,比如“和颐酒店”事件,恰恰要做好公共资讯的及时跟进发布工作。一是及时毫无保留地披露事件真相;二是让人看到酒店因负起必要的法律责任,而变得可靠;三是看到那位陌生男子或者其背后的指使者被依法严惩;四是警方提出真正有效的建议。

  公权力部门的认真履责、用心防范才是真正有效的防范。这样既澄清谣言,让微信朋友圈变得清明和耐看,消除一些人防不胜防的错觉,也有利于达致社会共信的局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