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五分钟”黑色产业链的惊人黑幕,再一次敲响了如何在网络空间保护个人隐私的警钟。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强化征信网站或征信机构的隐私信息安全管理
据报道,在网络空间存在着一个规模庞大的盗取银行卡的黑色产业链。报料人称:“我用5分钟就能搞到1000个这种信息,包括卡主的姓名、卡号、身份证、电话号码,还有他的银行密码。”
“5分钟”盗取别人密码的产业链的运作,听起来令人震惊!当你收到一个直呼名字、职务职称、甚至能说出社会关系人、家庭住址的短信时,谁能想到这竟然会是钓鱼短信。一旦点开这短信上的链接,手机里的银行密码就可能被盗。随后,与之配合盗取存款的另一个链条就会接上,从伪基站屏蔽银行取款短信通知,到手机植入木马的设计,最后就是银行存款被盗取。当你发现存款被盗时,为时晚矣。
这“5分钟”黑色产业的起始,就是犯罪分子一开始就掌控了目标人的基本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职务职称、家庭住址等。就是这些基本隐私信息在网络空间上的失守,才使黑色产业链有了向下一个环节或延伸的可能。
这“五分钟”黑色产业链的惊人黑幕,再一次敲响了如何在网络空间保护个人隐私的警钟。系统性地隐私信息外流或外泄,其始作俑者应该是征信网站。大数据运算下虽然能精准地掌控某人的网络“痕迹”,从而运算出其购物偏好或未来消费预期,但若没有一些征信网站的隐私信息外流或外泄作基础数据,不可能进一步形成侵害目标人核心隐私信息的工具。所以,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强化征信网站或征信机构的隐私信息安全管理。可以这么说,“5分钟”黑色产业链的形成,是从有一批专门负责向征信网站或部门骗取、盗取或购买隐私信息的不法之徒“上料人”开始的。
当今社会,每一个人几乎每一天都被各色各类的征信网站或部门所包围,注册登录需要越来越多的隐私信息的登记,人们除了无条件地把隐私信息“信托”于这些征信网站或部门之外,几乎无力要求他们对信息安全失守负责。强化征信部门的失信责任,应是打击黑色产业链的第一步。
黑色产业链之所以形成产业链,就是因为对他们的强力打击还不够到位,因而慢慢“坐大”。警方等执法部门在应对传统犯罪方面或许卓有成效,但在对付新型犯罪或非传统犯罪方面还面临着新的课题。这就需要确立灵活的机制或行为指导准则,快速跟上变化的形势,对网络新型犯罪或非传统犯罪挥起铁拳、迎头痛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