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别让环评为污染项目背书
杜 铭
//www.auribault.com 2016-04-19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据调查,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地下水和土壤中环境污染物均严重超标。对此,环保部和江苏省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这样一块污染如此严重的土地,本应是必须认真进行土壤修复治理的环境敏感区,却如何竟建成了校园?他们究竟是怎么拿到环评报告的?

  其实,在一些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形同虚设,很多项目上马动工时根本就不拿环评当回事,普遍存在先上车再补票式的“未批先建”行为,让环评程序形同虚设、沦为走过场和摆设。此次风波中,涉事学校建设环评报告的批复日期是2012年3月,而奠基施工则是2011年8月,施工比环评批复早出了半年多。

  不仅如此,再细读这份事关众多学生身体健康的环评报告,也让人疑窦丛生:既出具结论“确认符合建校规范”,却又在报告最后指出“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并提到该地块修复可能产生空气污染。一方面表明他们清楚这块地存在严重污染危害健康的风险,另一方面却又迫于压力不得不出具报告。只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就“例行公事”一般地检测了几项常规污染指标,而没有对涉事地块原化工企业的农药成分进行评估。

  环评本应成为防范环境风险、保护公众环境权益的一道铁闸。但现实中,囿于机制失灵,环评不仅没有起到阻止污染项目上马的作用,反倒成了污染项目的背书和“帮凶”。正因为如此,环保部才要大刀阔斧地脱钩环评机构。因为,环评一日不能“挺直腰杆”,这样的事件就一日不能杜绝。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