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让“引导”取代“作秀”
施 经
//www.auribault.com 2016-05-10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年的5月8日是“母亲节”。随着各种洋节在国内越来越走俏,今年母亲节的“热度”也丝毫不减,大家的朋友圈都被“爱”刷屏,以至有网友吐槽:最孝顺的人都在朋友圈?

  不可否认,不少网友喜欢在朋友圈“作秀”,每逢重要时刻,都喜欢不顾实际地“随大流”。前不久,美国球星科比退役,有不明就里的网友在朋友圈留下这样的独白:“科比,天堂里一路走好!”此人显然不知道“科比”为何人,却盲目跟风,令人哭笑不得。母亲节不同于球星退役,每个人都有母亲,都有资格表达感激之情,不过,许多平时不曾尽孝的人,却反而在朋友圈竭力“显摆”。温州市曾组织过一个调查,接受调查的市民,近三成没有陪母亲过过母亲节,绝大多数人甚至不清楚母亲节具体在哪一天。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情感,即使不能勇敢地说出“妈妈我爱你”,也不该以爱慕虚荣的表演来亵渎它。现实中的冷漠,与朋友圈里的热闹形成巨大反差,这种“虚伪”和“造假”无疑相当令人反感。

  尽管社会上有借母亲节来刻意营销的个人和商家,但更多的人恐怕还是希望借这一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公开、大胆地表达情感,是维系人类情感生活的正常需要,如果因为存在作秀和恶意营销的行为,便主张废除一切情感表达,不啻于因噎废食。母爱如涓涓细流,深沉而温柔。母爱总显得沉默,却绝不代表我们需以“沉默”回应之。中国传统教育讲究培养个人内在素养,鼓励内敛、温和的个性养成,容易让人习惯“一切皆在不言中”,忽略情感的大胆表达。一些网友回忆,在向母亲传达了节日祝福之后,母亲的反应却很平淡,甚至询问自己是否因为缺生活费才打来电话。无论这些母亲的平淡意味着什么,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她们都感到喜悦,之所以未能“缓过神”来,不是因为她们轻视孩子的祝福,而是因为祝福来得太少、太突然。反对在朋友圈晒“爱”的人,除了因信息真假难辨,恐怕还因为他们潜意识里依然视母亲节等诸多洋节为与我们格格不入的舶来品。其实,我国素来鼓励孝道,感恩母爱理所当然,母亲节从踏上我国土地的那一刻开始,便开始了自身“本土化”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它的表达形式越发丰富、越发富有中华民族自身的特色。所以,对这些符合人类普遍需求的节日,不应有太多顾虑,而应积极引导,善加利用。

  心理学的“投射效应”假设每个人都有“羞耻感”,当别人做某件事时,一个人便会自我代入,并衡量自己同他人的差距,差距将激发他的羞耻感,逼迫其行动以达到类似道德水准。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在浏览朋友圈时,即便知道其中存在虚假内容,依然会本能地自我代入,驱使自己最终完成他人不曾完成的感恩之举。“投射效应”并不能百分百地发挥作用,但从长时段来看,在母亲节这样的特殊节日,通过朋友圈直率地表达情感,与久未联络的家人通通话、掏掏心,显然利大于弊。

  母亲节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日,节日的引导工作,也不该仅仅局限于朋友圈内。母亲节有利于我们正视母亲这一群体在社会中所遭遇的问题,能够成为我们思考、推动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契机。例如“母亲公共场所哺乳问题”,屡经报道却至今未获得根本解决。如果能在每年母亲节,实事求是地解决一件困扰母亲的事情,为全社会的母亲提供便利,这显然比在朋友圈里吹毛求疵有意义得多。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