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药品“鬼市”何以游离于监管之外?
胡文江
//www.auribault.com 2016-05-12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盐水冒充胰岛素,淀粉用来治血栓。在所有的造假当中,“假药”无疑是既危险又害人的一种。因此,国家一直把打击假药当作一项突出的重要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打击。但是,有些犯罪分子,仍然为了牟利而造假。从对天津的药品“鬼市”的查处到江苏太仓的售假窝点被端,一个通过电话、网群、物流多环节衔接的制假售假链条浮出水面。(5月11日央视网)

  制售“假药”如此猖獗,根源还是在于利益驱使。正是由于“假药”与正品药物的“价格差”,诱使中间商、药房心动,对这种“假药”青眼有加。但是不要忘了,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权,对假药的防范和监管决不能像对待一般商品那样“亡羊补牢”,唯有不断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水平,使我们的监管手段与时俱进,同时发动群众、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力量,让监管和查处的关口前移,方能确保“药品”市场的健康运行。

  药品“鬼市”之所以能够为祸人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监管出现了“盲区”。

  对于市场的监管,包括对“假货”的查处,监管部门习惯于“一阵风式”的抽查,或者是坐等消费者举报。以十堰的李先生遭遇“假药”骗局为例,“波立维”这种假药并非是食药检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而是因为消费者举报才有了药品鉴定。同样的,那些出自江苏太仓的假的“玻尿酸”浮出水面,也是由于受害者叶女士付出沉重代价后经过举报才被查实。这说明政府部门的监管仍然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同时监管部门对于制假售假的渠道、环节还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管布局。显然,一个健全的市场机制光有自由竞争还远远不够,政府监管的缺位、被动和迟缓也会给制假售假者以可乘之机,至少在食品药品领域,政府监管的关口前移显得尤为必要。

  在“盐水冒充胰岛素,淀粉用来治血栓”的案例之前,发生在山东的“问题疫苗”事件引发社会恐慌,加之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李克强总理曾经专门给过“彻查到底、举一反三”的批示。可是至少在食药监部门这一块,我们的整改速度和消费者的期待,和中央要求相比还是慢了半拍。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足以引发全国范围内各级各地所有食药监部门“见不贤而内自省”,遗憾的是像天津药品“鬼市”这样的地方仍然能够逍遥法外,坑害消费者,这说明“猎人仍旧没有追得上狐狸”,政府的监管在手段上是落伍的,在态度上是不坚决的。

  打击“假药”市场,不仅要落实打击生产销售假药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食药监部门还必须从全面深化药品供给侧改革的高度,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根据犯罪手法的变化和涉案人员的构成进行预防排查。同时也要依靠群众及时发现和举报身边的假药,从药品的制造、流通、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围追堵截,从而让假药无处藏身。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