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5月10日上午,有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今早在沈阳地铁一号线一列车上,赫然出现两名穿校服的少年情侣在搂搂抱抱,时不时还热吻。据目击者介绍,他从保工街站上车两人就在接吻,一直到南市场站两人下车,一直在搂搂抱抱。”微博配图中,两名身穿校服的学生在地铁的列车上搂抱在一起,动作不雅。(5月11日中国新闻网)
穿着校服的少年情侣在地铁上长时间拥吻,指向的是公共道德的缺失。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未成年人,孩子的许多举动往往是对大人的模仿。在地铁等公共场合,我们见过多少次成年人旁若无人、忙着吃东西、大声喧哗,在干扰他人的同时而不自察?西方有个概念叫“群己界分”,就是说在私人领域,你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自由,但是在公共领域,更需要的是遵从一种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价值观和行动范式。
而国人传统文化教育中往往缺乏“群己界分”,尤其是对公共领域的道德和行为规则,更没有清晰地认知。所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人在公共场合忘记了“他者”的存在。每个人都可能做出干扰他人的举动,每个人也同时会受到来自他人不恰当行为的影响。这种风气在国内是如此常态化,以至于一旦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就会成为文化的异类,“大妈在莫斯科大跳广场舞”“国人在国外餐厅大声喧哗”就是典型的例证。
少年情侣在地铁上长时间拥吻,要害还不仅是拥吻,更是在公共场合毫不顾忌他人情绪的放纵。很多时候,感受并因为“他人的眼光”而选择克制,恰恰是文明而非懦弱。但孩子在启蒙阶段就没有受到正确的观念熏陶,分不清私域和公域,滥用所谓的自由权利,恶心了别人成全了小我,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如何会遵循社会的规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在情商和人格形成上,就会始终幼龄化,离真正的成人咫尺之遥。
所以,对待“少年情侣地铁长时间拥吻”,成人们不要只是围观、喝倒彩,而是要反思从家庭、校园教育到社会文明的共同遵行上,我们自己做到了哪些,又有哪些关键处没有做好?孩子做得不对,我们却只是当个围观的看客,那么羞愧的就是我们大人。
木 木:何必跟一个孩子的“五道杠”较劲2011-05-06 |
汤华臻:追捧炒作名人之风该刹住了2013-03-01 |
庄 媛:有“毒”字典害了谁?2013-05-07 |
长沙晚报:对“中国式题字”最需文化引导2013-06-17 |
大众话题:可有让孩子自由自在读书之所?2013-08-14 |
可有让孩子自由自在读书之所?2013-08-14 |
张渤宁:一个11岁小学生的公民精神2013-11-28 |
乔志峰:让“地铁凤爪女”走红不是最终目的2016-01-04 |
长江日报:提线木偶2010-03-20 |
红网:一个普通网友眼里的年度官员雷语2009-12-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