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久前有消息传出,北京市今年有望出台新的“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年内还将对700座公厕改造提升,达到300—500米之间就有一座公厕。一场“角落里的革命”,正在将“如厕难”的尴尬扫进历史。
提起厕所,一般人总有“藏污纳垢”的联想,相关话题也难登大雅之堂。但在许多发达国家,厕所早已成为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议题。有学者提出,“人类现代文明的历史,是从建立厕所、改变随地便溺开始的”。从印度哈拉帕文明时期,人们就已建设厕所并拥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到1596年英国人哈林顿发明抽水马桶,改进后推广到全世界,厕所设备的更新以及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折射出不同时代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如厕文明”也是生活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之一。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统计,过去200多年,人类医学的最大里程碑,既不是青霉素也不是避孕药,而是现代化的卫生设施。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类远离疾病,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专业机构测算,卫生设施上每投入1美元,节省医疗费用和提高生产力方面平均能得到大概7美元的回报。“不注意厕所卫生的国家没有文化和未来”,当每天尚有1000名左右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恶劣卫生条件导致的腹泻,25亿人没有马桶或带盖厕所,讨论如何为城市和乡村的厕所建设“雪中送炭”,消除更多家庭的“后顾之忧”,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人们的期望相比,中国厕所在数量、卫生、厕位比等方面仍显不足。“想去文明古国、恐惧中国厕所”“在中国不敢多吃、多喝,怕‘方便’”,是不少外国游客的刻板印象。不过,这样的窘况正在不断改善。“中国终于意识到其厕所有许多可改进之处”,英国《电报》如此评价中国从去年以来开展的“厕所革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中外游客的满意度,无疑要从处理好每年37亿游客,超过270亿次如厕这样的基础事情抓起。
文明如厕习惯的养成,则是扮靓“方便角落”的另一个条件。无论是新加坡通过巨额罚款、民众监督换来模范公厕,还是日韩、欧美国家在追求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关注环保、关注如厕者的使用方便,正是对使用者需求的高度重视、对厕所软环境的精心塑造,反过来提醒公众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摒弃粗鄙行为,切实增强文明如厕的自觉性。事实上,也唯有如此,厕所作为“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才有可能真正摆脱社会治理短板、旅游文明“最后角落”的尴尬处境。
“我知道这个话题非同一般,处理起来也很棘手,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虚假的文雅,而不去关注那些影响千百万人健康和舒适的问题。”1858年,针对“那些碍眼的、使大城市受到批评的瘟疫地区”,英国人乔治·詹宁斯提出了建造适合“现代文明发展阶段的厕所”的提议。“一个民族的文明可以从他的室内和卫生用具来衡量”,在平均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人缺乏卫生设施的今天,“从社会各种禁忌中被解放出来”的厕所,或许更应该像家里客厅一样去用心打理。这不仅对于保持各国人群的健康至关重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金采薇:官员家事,可不慎乎!2014-07-28 |
堵 力:父母教育同盟别自毁长城2014-11-17 |
北京晨报:不只有富贵才能还乡2015-02-25 |
文化生态的PM2.52015-09-24 |
南方日报:盲人节不能仅仅停留在盲道上施经2015-10-16 |
“道德银行”能否让道德之花盛开2015-10-20 |
雾霾之下,国家不能迷失方向2015-12-29 |
碎片化时代里如何纾解教育不公的焦虑2016-03-04 |
制止一次不文明行为,远胜一万次口水2016-05-04 |
“胡凯”粉丝斗这一架真不值2016-05-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