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端午节即将到来,粽子销量增加。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作坊的“黑粽子”和网上销售的“三无粽子”流入市场,存在安全隐患。许多自称“家庭手工现包”的“私房粽”在网上热卖。(6月7日中新网)
又到一年端午时,粽子成了畅销商品,一些“黑粽子”乘虚而入。这些网上销售的自称“家庭手工现包”的“私房粽”,却包装简陋,连生产日期、产地、保质期、配料等基本信息都没有,但生意兴隆。这些无非是缘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导致一批原生态食材受到追捧,现场制作,边做边卖的销售方式十分流行,殊不知虚拟的生产场所、污浊不堪的生产环境,让原本纯朴的传统食品变得危机四伏。
《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但网上畅销的“私房粽”信息缺失的情况较为严重。除了商家“现做现卖,用料和卫生都没有问题”的口头承诺外,这些散装食品、自制食品,因人员健康、制作环境、运输条件、打包快递等多环节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致使食品质量安全无法保证。
网上畅销的“三无粽子”暴露监管漏洞。《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必须要求食品提供者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并承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未履行法定义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并先行赔付。然而,网络食品交易平台对入网经营者存在实名登记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在利益的驱使下,有意无意地“关口失守”,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相关法律也便成为一纸空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莫让“黑粽子”污染食品安全,破坏节日气氛。网上 “私房粽”热卖,首先监管必须上线,构筑消费者的健康防线;其次要从法律层面对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提出硬性的卫生许可等行业要求,尽快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实现对平台和餐饮企业的双重监管。最后,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一定要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粽子,并保存相应购物凭证,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食品,要大胆举报,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食品安全。
林 璞:年味清新意蕴深2014-01-29 |
人民日报:网上买房,监管亟待创新2014-05-15 |
徐剑锋:曝光不文明行为别殃及隐私2014-07-25 |
打击涉牌车辆还需常态化2015-07-09 |
阿 曼:地方政府无权限制民众办寿宴2015-08-05 |
青蒿素保健品炒作背后缺的是监管2015-11-02 |
孙曙峦:饭菜上线,监管必须到位2015-11-11 |
不要被药店绑架而开医药改革倒车2016-02-29 |
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电商服务2016-03-21 |
扎牢互联网金融风险“篱笆”2016-03-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