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在阿里巴巴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马云回应假货问题时表示,假货构成的挑战就是它们的高品质,许多假冒商品比真品品质更好,价格更优惠。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一些世界奢侈品品牌老板或代言人对这番话感到震惊。国内一些网友也纷纷表示不解,认为马云是在为假货狡辩,既然比真货还好,为何不去注册自己的商标品牌呢?
理解一个人说话的真实意图,必须结合当时说话的语境。马云当时说此番话的语境是表示阿里巴巴坚定不移打击假货,保护品牌,保护知识产权的大语境之下,解释一下目前打击假货的难度何在?这个大背景大语境是前提,离开此语境必然会曲解误解他的讲话本意,不幸就发生了。
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OEM(定点生产或代工生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不可否认,一样的生产程序,一样的生产要素与材料,就不可避免出现假货质量好于真货,至少说不差于真货的情况。当然,淘宝上假货特别是质量不好的商品确实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云此番讲话,一定要明白他告诉大家,仿冒并不是质量问题,而是知识产权问题。阿里巴巴在保护知识产权中可谓不遗余力。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阿里巴巴是从切身利益中考虑的。打假符合阿里巴巴的利益,因为在网站上销售一件假货就可能导致5名顾客的流失。更重要的是,假货泛滥、侵权盗版,潜在的声誉信用风险与法律风险都是非常大的。阿里巴巴对此是清醒的。
抓住一言半语或者说抓住一句“真话”肆意放大揣测或者扭曲都是不可取的。
从深层次上分析,笔者对此有两点思考。首先,在第一产业分配中存在的严重不公中,品牌所得过高、加工企业与工人所得过低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品牌一般是欧美日发达国家,而代工一般是新兴市场国家。根本问题是发达国家利用品牌“剥削”新兴市场国家。而在美国国内情况却大相径庭。2008年美国国民收入分配情况是,雇员占到72%,公司利润占11%,财产收入占9%,利息收入占6%,租金收入占2%.如果把品牌划归公司或者资本收入的话,品牌放在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代工,品牌与代工厂和工人的分配严重不合理。
品牌的暴利导致消费者畸形消费不能承受之重,进而在夹缝中出现仿造、冒牌产品,也就出现一部分比品牌真货质量不差的产品。品牌与代工在分配上的不公必须扭转,这或是消除冒牌货的措施之一。
品牌畸高价值最终打在了商品成本里。而商品成本里虚拟的品牌成本过高必然挤压商品在用料上的质量品质。反过来思考,如果将过高的品牌成本降下来后提高商品生产中的用料工艺品质,那么商品质量肯定会比品牌商品更好。
实践中,已经有企业这样做了。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企业无印良品,在日文中意为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极力淡化品牌意识,把打品牌的成本投入到产品质量里。产品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但质量却非常之好。这条路或是从市场角度倒逼品牌放下身段的有效途径。
假货比真货质量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正如马云所言,中国制造商对当前的全球分工模式日益失去耐心——在这种分工下,他们生产了优质的商品,却发现大部分盈利流入了品牌所有者的口袋。中国制造商正在寻求制造自己的商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盛 翔:农村假冒伪劣泛滥源于监管城乡有别2014-01-20 |
郁晓东:劫匪骂假药的荒诞2014-02-26 |
新闻观察:信任折损,微商难再“杀熟”2015-08-19 |
信任折损,微商难再“杀熟”2015-08-19 |
付小为:市场需要从低价比拼转为质量竞争2015-11-09 |
陈维澈:电商借大数据 动“歪心思”要不得2015-11-12 |
别让假货抢了农村新增消费需求2016-02-25 |
“高仿”乳粉掩盖不了真问题2016-04-06 |
“高仿”乳粉掩盖不了真问题2016-04-06 |
阿里被除名遭遇傲慢与偏见?2016-05-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