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段老人辱骂女孩没给他让座的视频,在互联网引起热议。此类事情这两年出了不少,很多人批评老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舆论还有“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讨论。
尊老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按照儒家观点,尊老是出于人内在自发的仁爱之心,不具有强制性。同时,尊老也并非单向的道德义务,而往往与爱幼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华美德的尊老爱幼,不仅要求第三者尊重老人、爱护幼小,也要求老人和幼小之间彼此尊重和爱护。
同样,人们往往会先照顾自家老小,然后将爱心推及其他老人和幼小,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氛围。这样的社会,非常人性化,极具人情味。
当前尊老爱幼传统严重失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百年来,中国文化传统曾遭遇激烈的批判,现在人们对尊老爱幼价值理念和文化传统体会不深、践行不够。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现代化、商业化持续推进,人口流动化、城镇化日益频繁,农耕时代形成的“熟人社会”逐步为“陌生人社会”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影响到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宽容。同为儒家文化圈的日韩以及我国台湾也面临类似困境。
此外,很多年轻人集家庭万般宠爱于一身,缺乏尊老意识,不太顾及他人感受。同时,整个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年轻人肩负起更多赡养老人的责任,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而不少老年人又得不到子女照顾,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中有怨气,脾气乖张。总之,当前特殊的社会环境,的确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对立情绪和冲突现象。
当然,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毕竟是少数。老人责骂年轻人不让座,如同年轻人拒不给老人让座一样,都是极个别现象,且多数与当事人独特脾性及道德素养有关。
《春秋谷梁传》讲到,周桓王派人到鲁国求助丧葬用品时提出的原则,对处置类似冲突有很大启发:“周虽不求,鲁不可以不归。鲁虽不归,周不可以求之。”老人虽不要求让座,但年轻人不可视而不见;年轻人虽没让座,但老年人也不应发脾气,更不能当场责骂。这实际上是要求当事双方共遵礼节,换位思考,做到彼此宽容和礼让。
人生是一次单程的旅途,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就此而言,正确理解和持续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和美德,不仅会使每个人都能心安理得、从中受益,还会使整个社会和文明变得更优雅、更美丽、更富有境界和品味。(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督促员工尽孝要做足“功课”2015-05-14 |
陈祖灏:重阳节送温暖 请别逢场作戏2015-10-19 |
“常回家看看”不能单靠法律约束2015-10-21 |
朱昌俊:今天如何尊老敬老2015-10-23 |
今天如何尊老敬老2015-10-26 |
“动车座位让不让”并不难回答2016-05-05 |
让座美德应提倡,“道德绑架”已“越位”!2016-05-06 |
“动车让座之争”本不该发生2016-05-06 |
【图说】甩老族2016-05-27 |
尊重选择自由方能消除道德绑架式让座2016-06-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