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解决“垃圾围村”,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不同地区农村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或治理标准“一刀切”
近段时间以来,跨地域倾倒垃圾、在风景区肆意乱倒垃圾的事件屡见报端。此前,陕西等地农村垃圾堆积如山的报道,也是触目惊心。垃圾之患不除,美丽乡村建设难成。
过去农村垃圾的产生量不多,基本可以依靠自然的消纳能力实现自净。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逐年增加,且成分日趋复杂。大量垃圾被随意丢弃倾倒在房前屋后、田间路边,加之部分地区城市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广大农村的垃圾处理能力本就不足,如此一来,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有些地方的农民甚至还编了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具体来说,农村的垃圾治理存在“五大难”问题。即,陈年垃圾清运难、垃圾收集难、垃圾转运难、垃圾处理难、长效保持难。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每年清运量为1.79亿吨,农村垃圾每年产生量在1.5亿吨左右,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垃圾处理率超过90%,农村垃圾处理率则只有50%左右。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农村环保又是当前环保工作的弱项和难点。我国乡村常住人口超过6亿,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已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我国深化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315亿元,支持7.8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直接受益的农村人口达到1.4亿。2015年,我国还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央政府层面首个专门针对农村垃圾下发的文件。《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农村垃圾治理之难,既有历史欠账的原因,也有思想意识的问题。解决“垃圾围村”,既要截断城里来的垃圾,更要处理好农村产生的垃圾。要适应农村环境治理保护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要明确垃圾处理的主体责任。当然,更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不同地区农村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或治理标准“一刀切”。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宣传和推广,逐渐提升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垃圾分类,让青山绿水的新农村成为永不褪色的美丽图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