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很少看到一个发展蒸蒸日上的地方,有着改地名冲动的。那些改地名的地方,大多存在发展无力的情况。
因为在征集新地名的通告中附上了暂时拟定的地名“定军山市”,这些日子陕西勉县吸引了不少关注。有人提议,不妨算一下因改地名而增加的开支。当然,勉县的地名更改,源于撤县设市的契机,即便沿袭原地名,行政区划的调整带来的支出也难以避免。但对于那些有意更名的地方来说,改地名的成本账,值得好好算一算。(《人民日报》8月3日)
《人民日报》以西部某县为例测算了一下,更名之后,单是换印章牌匾,一个县就可能花掉上百万元。如果再加上其他费用,数字更是惊人。此前曾有媒体称,一个地级市的更名成本,仅更改公章、牌匾、地图、证照等行政成本,可能达到几千万元,甚至接近1亿元。
更改地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像陕西勉县这样,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而修改,比如撤县设区、撤县设市,很多地方在撤县设市之后,都获得了一些过去所没有的红利。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以前是“县”现在叫“市”,获得政策资源就大为不同?
还有一种是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主管者对地名不满意,想换一个地名。近年来,很多地方更改地名之后,并没有起到应有效果,有的地方改名十多年,当地百姓还是叫不习惯。比如,在甘肃天水人看来,虽然已经更名十余年,但是麦积区还是北道区。
更名成本当然值得重视,但是,真正的要害在于,改地名冲动还隐藏着一种政绩观问题。
中央早就强调,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境界。有着这样的境界,自然会干一些抓基层打基础的事。反之,如果没有这样的境界,就会找捷径、抄近路,甚至搞歪门斜道。很少看到一个发展蒸蒸日上的地方,有着改地名冲动的。许多改地名的地方,大多存在发展无力的情况。在蒸蒸日上的地方,主政者更多关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不会在地名上作虚文章,而那些指望改名就能改出经济效益、改出政绩的主政者,往往缺少务实精神,喜欢“花架子”。这种政绩观,不可避免地带来浮躁和扭曲的作风,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
可见,乱改地名的最大问题还不是浪费,其背后很可能有不正确的政绩观作怪。如果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即便改了地名,还是发展乏力。
林州改名红旗渠市:善变通还是瞎折腾2014-12-19 |
老地名应该改回来吗2016-01-21 |
改地名莫丢了“乡愁”2016-03-24 |
靠什么切断“美化”地名的权力和利益之手?2016-03-25 |
恢复“徽州”又是一次瞎折腾2016-04-14 |
黄山是否更名徽州,不妨听听当地民众怎么2016-04-15 |
对“任性地名”多些约束2016-05-20 |
公共建筑取名少些“昭君牧羊”式的自我想像2016-05-23 |
黄山市“复名”徽州是必要的纠偏2016-06-01 |
改来又改去徽州当复名?2016-06-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