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昆明市规划局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要求昆明范围内项目,在办理新建、改(扩)建建设项目的相关规划审批手续时,按标准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建配套范畴,且所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移交辖区政府专门用于养老服务。(8月4日《春城晚报》)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6.1%.如何让养老产业走上“快车道”、跟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在这里面,“社区养老”同样是提及频率很高的一种方式。
养老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这个方案的提出,值得点赞与肯定。最起码,这让国家提倡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成为一种现实可能,也从制度上保障了社区养老的第一步:硬件设施问题。
这样的制度照进现实,首先收益的群体,可能要数跳广场舞的中老年群体,以后每个小区可能都有专门的活动室,他们不用到处找场地,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当然,养老问题,既包括老有所乐的问题,也包括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等众多问题。这意味着,对于这一规定而言,还需要更多配套的可操作可落实的细则。毕竟,好的制度设置,从来都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落实的。
换言之,“新建小区须建养老设施”其实大有可为。比如,可以强制小区的养老设施更加具体化,多少户的小区该有多大的老人食堂、医疗室、活动室、舞蹈室等,都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的指标,不能只有总体上的“老人设施”一说。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审视,对养老设施而言,还不能仅仅是“有了”,而必须发挥作用。各个小区不仅要有配套的养老设施,还要在设立配套设施之时就制定配套政策,确保小区的养老设施有地方、有人做,有人管。
当然,一旦涉及老人的吃饭问题、看病问题和娱乐问题,就可能涉及很多部门。这就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协同合作,尽快出台细则,把社区养老问题真正解决好。唯此,社区养老方能更好地照进现实,也才是民生之福。
黄小晶:用市场之力发展“夕阳红”产业2014-01-02 |
中工时评:养老金并轨,我们该期待什么?2014-05-30 |
经济日报:补公共服务“短板”大有做头2014-08-14 |
新闻时评:工人“被富余” 工会应相助2014-09-23 |
新闻时评:工人“被富余” 工会应相助2014-09-23 |
马志刚:把握新常态下的投资新机会2014-12-19 |
新华每日电讯:鼓励“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2015-04-14 |
李慧敏:“互联网+”不应落下白发族2015-05-13 |
井桥夕:为官不为让慈善折在最后一公里2015-10-19 |
异地养老需做好配套服务2016-06-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