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对残障人士而言,住房改造不仅是让他们住得更宽松些,更是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信心。
有一对心智障碍的双胞胎女儿,一个拾荒为生的丈夫,莲姐一家四口蜗居在建设六马路一幢单体楼的小房子里,这个14.8平方米的狭窄空间,近日竟然被改造成了一个敞亮的新家。由团市委、市残联和空间改造计划公益组织合作的改造计划,两个月时间,花费5万多元,给这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前段时间,我很爱看一个叫做《梦想改造家》的电视节目。节目邀请一些知名设计师,为那些居住条件较差的家庭改造现有住房。在这个节目里,不仅节目组会联系赞助企业负责一部分改造基金,连家具、家电等设施,也往往有热心企业买单。节目最吸引人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节目浓浓的人文气息,每一个住房捉襟见肘的困难家庭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比如为爷爷几十年的藏书“订制”一个书房,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做了一部家中“电梯”等,这些奇思妙想让人倍感温暖。而广州团市委、市残联和空间改造计划公益组织合作的改造计划,无疑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把公益做到了实处。
家,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每个人一生都要在家中度过最多的时间。而对残障人士、困难家庭而言,住房条件差、无障碍设施缺乏,无疑让他们的生活状态雪上加霜。新闻中报道的这一案例,四口人住在14.8平方米的“蜗居”中本就已透不过气了,还有搭建阁楼等安全隐患。而经过改造后,除了用子母床解决睡觉问题外,设计师还特意为一家人准备了一张折叠桌,“我希望空间的改造能提供一家人新的生活概念,梳理出新的生活方式,他们能一家人在一张桌上吃晚餐,更有尊严地生活。”诚哉斯言,对这些残障人士而言,住房改造不仅是让他们住得更宽松些,更是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信心。
这一空间改造计划,值得大赞特赞。为残障人士解决了住房问题,无疑是雪中送炭,也是功德无量之举。但除此之外,这还启发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应是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更要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为他们解决问题。一方面,应当呼吁更多有爱心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到改造计划或类似公益行动中来。条件成熟时,还可探索将其上升为一种常态化的普惠公共福利——设立公共基金,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能申请改造住房。另一方面更要从方方面面来提升残障人士的生活便利度。比如无障碍设施应尽快成为城市建设“标配”,广州虽是一线城市,但仍有一些盲道或被占用或断头而“危机四伏”,还有很多场所没有无障碍电梯,残障人士只能看着高高的楼梯望洋兴叹……
关爱残障人士,不是一句口号,而要靠真金白银的投入、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出来。有关部门联合为残障人士改造住房已经开了一好头,希望更多帮扶措施和公益救助能尽快跟上,让所有人都能在这座城市里便利生活、享有尊严,善莫大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