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诉求有差异,但利益总有交集,这样有话好好说就有了基础
国庆“十一”长假后的一周,人们茶余饭后最常聊到的话题之一,恐怕就是北上广深及不少二三线城市刚刚密集出台的网约车管理征求意见稿。相较于此前7月份终于靴子落地的网约车合法化,这次被媒体总结为“京人京车”“沪籍沪牌”等地方新政,显然其中条件的严格与许多人的预期不尽一致。
不过,这样的场景对于网约车来说并不陌生。顶着共享经济的光环,互联网业的跨界“打劫”带来了传统行业的颠覆效应和资本的大量涌入,但这种创新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一直以来对于网约车等新兴业态持有相对宽容的态度,尤其在拿不准其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时,往往会对创新保持一定的政策模糊,以便“让子弹飞一会儿”。事实证明,网约车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社会空闲资源得以重新组织和优化使用,这为网约车赢来了生存空间。
然而,网约车所介入的毕竟是公共交通行业,当其发展中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放大时,就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此次各地方出台新政的背景中,“安全”与“拥堵”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一方面,网约车司机数量急剧膨胀,行业恶性事件开始频频见诸报端,人们心中权衡便利与安全的天平正在渐渐倾向后者;另一方面,在一线大城市已近饱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有城市数据显示,近两年拥堵程度的增加与网约车的发展呈现正相关,这在分城施策时是不可能不考虑的因素。加之此前资本大战时烧钱补贴的红利期结束,行业也已趋向垄断的态势,显然这不再是一个该不该监管的问题,而是一个该如何监管的问题。
不必讳言,对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的公共政策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如今都还处在通过社会各方辩论以寻求共识的摸索阶段,而这就不免有相互对立的意见,甚至有些意见还相当激烈。那么,这些争议与质疑是好事还是坏事?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应该肯定是好事。经过一番争论我们才会看到,往往许多表面上的小疙瘩,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原来包含着复杂的矛盾。如今利益更加多元化的社会里,许多事不打开门来问问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就无法全面了解个中情况。
一次经得起推敲的立法或公共政策制定,往往是集思广益的结果,而广泛的表达意见本身也是各群体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任何一个务实的政策制定者都明白,每项政策的出台往往很难让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全部满足。尽管诉求有差异,但利益总有交集,这就为坐下来有话好好说提供了基础。
对于网约车来说,既要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又要平衡公众当前利益和行业长远发展,还要提升城市公交供给水平和服务水平,没有一个把各自意见都摆上台面让大家评评理的机会,任何一个群体都难免成为局限于自己视野的“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当所有人都把意见拿出来了,政策的突破口可能也就隐藏其中了。
中工时评:寻找开放网络约车的“最大公约数”2016-03-15 |
找到出租车改革的“最大公约数”2016-03-22 |
监管规范使网约车 升级为“合法玩家”2016-03-30 |
及时跟上2016-05-06 |
用新政填补网约车监管的空白2016-06-20 |
出租车改革要求“最大公约数”2016-08-01 |
网约司机利益将如何安放?2016-08-01 |
“苏版”新规为网约车发展理清思路2016-09-21 |
网约车涨价需要一本明白账2016-09-20 |
用法治把好分享经济的方向盘2016-10-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