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日,两段监控视频红遍网络:山东省栖霞市人民医院一位市民突然发病,医护人员立刻展开急救,将病人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广东省三名边防官兵路遇失火校车,65秒安全转移所有人员,被赞“拯救了46个家庭”。两幕感人画面,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
其实,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少“最美”的人。或许在平凡的世界里大家都脚步匆忙,但当出现各种状况,总会有热心人站出来。他们是“罚50捐款1000”的感人交警,是用真钞换取卖菜老人假钞并销毁的爱心城管,是路遇产妇帮助接生的热心医生……时间流走,场景转换,却总有不断涌出的“中国好人”,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真谛,看到人间大爱。
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这一判断一度面临着被动摇的危险。现实中,一些人不顾事实,有意将少数极端事件炒作、放大,在无形中瓦解着社会信任。其中典型的,就是舆论场上久已存在的将某些群体污名化的倾向,城管、医生、警察、教师等接连“中枪”。在一些人的渲染下,似乎警察都是暴力执法的,医生都是见利忘义的,倒地老人都是碰瓷讹人的……不辨是非的炒作,加上不明真相的跟风起哄,撕裂着社会的共同价值。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与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有人形容我们今天正在遭遇“道德沙尘暴”。诚然,我们不得不经历很多“最窘”,面临许多尴尬甚至刺痛人心之事,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社会的全部真相,许许多多“最美”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味批判道德滑坡、抱怨人心不古、用某一冷漠事件来量度整个社会,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此情此景,作为舆论风向标的媒体有责任站出来,辨明真理与真相,弘扬正气与正义,弥合社会裂痕。
我们需要“最美”,更需要发现“最美”的眼睛。如果每个人都努力成为社会高尚的因子,传递正能量,赞扬爱心人,创造出更加温暖的环境,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自然生长出更多的美好、更多的互信。
春节不啻一场公共服务大考2014-01-28 |
王石川:铲除恐怖暴力我们惟有同仇敌忾2014-03-03 |
“免费午餐”实为促销法宝2014-10-08 |
圈点新闻2015-09-11 |
“保过班”难靠谱2015-11-03 |
学生欠债百万跳楼 别让便捷贷款“贷”走了...2016-03-17 |
网上 “私房粽”热卖监管必须上线2016-06-08 |
“三无”粽子2016-06-08 |
“三无”粽子2016-06-12 |
朋友圈刷屏“私房月饼”怎么管2016-09-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