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在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尚未消退的同时,东北地区重污染天气又卷土重来。环保部指出,当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导是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对于这样的说辞,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不是某一年特有的景象,而是东北每年在这个时候的“年度汇演”,煤和秸秆永远是不过气的主角。
报道也指出,在企业排放问题上,黑龙江省的大型燃煤电厂没有安装脱硝设施,并且存在大量燃煤小锅炉。而东北三省独立的采暖燃煤锅炉也基本没有安装脱硝设施,有的甚至也没有安装脱硫设施,超标问题突出。
一味的将雾霾问题归咎于外因,而忽略自身治理上的缺陷,才使得雾霾这个不落幕的舞台剧年年得以开演。
以笔着来看,不管是锅炉排放还是禁烧秸秆,现在各地的手段都差不多,基本都是老套路,一律地“堵”。而这也成了很多地方官员信奉、互相效仿的公共治理策略。说到底这是政府治理能力与智慧的问题。
从历史看过来,当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色治理结构??“企业办社会”的尾巴还没有割掉。不可否认,作为有着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国有企业,当效益不错时,可以自行消化某些社会成本,可一旦企业效益不好,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其潜在的风险与收益基本相当。然而放在当下,危害可能更大一些。
有专家指出,要着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特别要关注居民燃煤散烧、供暖设施起炉过程、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
其实,散煤污染涉及千家万户,治理工作非一日之功。而在没有更低成本的清洁能源下,散煤会一直存在,在天寒地冻的东北,散煤依旧是大部分人取暖的必要物。
当然,财政资金和金融政策也需要向这方面倾斜,以缩小清洁能源供热与燃煤供热的成本差距。并在燃煤质量标准、劣质煤管控方面实施区域统一行动。
至于秸秆燃烧,如果老百姓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也不会去燃烧,这就有赖于政府在这一方面多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有效的将农作物秸秆处理掉,既不影响环境还能带来收益。
有东北某地区官员曾表示,治雾霾是必须的,但一头连着GDP排名,一头牵着重度雾霾,真像是在走平衡木。
对于东北,要赢得这场抗霾战争,就必须经历短期阵痛,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机会限产限耗来治霾。长期来看,只有真正实现经济转型、行业升级,才能有更多发展经济的空间和机会。
但是改革旨在割除弊端,短期内的不适应是必须的,也是东北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且快速的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而现代产业体系又需要与之匹配的治理结构。如此,制约东北的体制机制性因素才能彻底消除。
虽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方向仍不是很明确,但有效的治理体系必须建立,这是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的活跃因子。
而雾霾的一再爆表,也指向了治理体系的不完善。总之,该政府的政府积极管起来,该企业的企业消化承担,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经历阵痛,雾霾就还会再回来。
刘大山:且慢揶揄“不让雾霾进心里”2014-02-27 |
陈 尘:严重雾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4-10-13 |
新华每日电讯:警惕雾霾“常态化”麻痹治理...2014-10-13 |
王 晋:治霾是道综合考题2014-10-23 |
马 军:治雾霾,排污信息当公开2014-10-24 |
刘莉莉:墨西哥城如何“守得霾开见蓝天”2014-10-27 |
王石川:治理雾霾,有效果还得有效率2015-11-10 |
邓建胜:天蓝不能等风来2015-11-16 |
乾 羽:判断“雾霾费”效果不宜合理想象2015-12-18 |
范 荣:在治霾过程中深化对自然的认识2015-12-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