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个“双十一”,也吸引了职业打假人王海的关注。王海的打假战役,从两个多月前起就开始了。由于上了多家商家的黑名单,王海不得不注册了多个ID,在不同的地方收货。他将主要目标锁定肉类、保健品和服装等,预计索赔1000万元(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相对于王海是如何打假的,我更关心电商对于王海打假的态度。对此,阿里公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称:“我们对他没有什么态度,我们坚持努力做好我们自己。”没有态度就是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这与有些反对打假商家的“没有什么态度”相比应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电商已经面临的形和势,这个“没有什么态度”,还远远不够。应该承认,电商能够创造一个消费时点,确实了不起——“双十一”的火爆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体现。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电商机中有危,倍受关注的假货问题,正是电商前进道路上的一颗地雷。
就市场实际看,消费者对于电商的假货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痛感越来越增强。这是一个增量过程,继续量变下去,终会迎来质变。换而言之,即便没有证据表明电商假货问题比实体商业更严重,但终有一天,消费者会选择不能容忍、不可原谅。当这种消费心态到来时,电商还没有作出转变,则意味着末日开始。在这一背景下,电商把假货问题摆在再重要的位置,都并不为过。
这些年来,电商一直说“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假货作斗争”。并不能说电商口是心非,但对照打假成效,特别是消费者满意度,他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电商应该积极寻找外部力量,也包括职业打假力量,开启打假“全民版”和“升级版”。由此而言,对于王海这样的职业打假人,电商不应该是“没有什么态度”,而是应该把职业打假人当成“座上宾”,创造条件,欢迎其介入。在此基础上,培养更多的职业打假人,激发更加普遍的职业打假意识。
有些商家之所以知假卖假,从根本上讲,还是缘于侥幸心理。不妨作一个假设,如果在市场上,职业打假人不是有限几个,而是普遍存在,那这个市场还会有假货存在吗?从培养职业打假人角度看,不可能人人都成“王海”;但从培养职业打假意识看,却可以人人皆成“王海”。为什么一般消费者不愿意、不参与打假呢?这里,不仅涉及专业知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基于打假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按照目前的打假生态,打假需要付出庞大成本。而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一次购物的金额是有限的。假若电商真的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市场生态,则不妨为打假做些积极尝试。具体地讲,拿出一笔资金、成立一个基金,组织一个队伍、拉起一帮人马,用于资助消费者打假。倘若有那么一天,打假就像在网上买东西一样方便,消费者还会吝于打假吗?当消费者表现出常态性、普遍性的认真、较真时,电商出现虚假宣传和假货的几率,还会不应声而降吗?
因此,职业打假人考验电商态度。而放眼未来,扶持职业打假应成电商新亮点。其取决于一点,就是电商如何看待假货,有没有把打假放到压倒一切的位置。而这也需要消费者配合,增强对假货的零容忍,给电商制造足够压力。当这样的拐点到来时,电商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仅会把职业打假人视为“座上宾”,而且会使尽全身力气,来激发普通消费者的职业打假意识,为普通消费者打假提供最大支持。
魏延安:“互联网+三农”的春天来了2015-04-07 |
闻一言:让跨境电商货畅其流2015-07-02 |
黄 鑫:打通农村电商“进路”与“出路”2015-10-27 |
王 洪:从儿童文学“老气横秋”说起2015-11-17 |
华 挺:农村电子商务亟待补齐短板2015-11-18 |
掘金大数据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2016-05-27 |
中国打假须破解“廉价药命题”2016-06-24 |
扶持自主品牌 根治网络售假2016-07-13 |
淘宝“造物节”为激发创新提供平台2016-07-25 |
“支部+电商”需“釜底加薪”2016-08-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