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我们真的小题大做了吗?
施 经
//www.auribault.com 2016-11-22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11月20日,有网友爆料,在北京顺义中央别墅区,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海纳因停车纠纷当众辱骂中国居民,并用辣椒水喷伤了一名中国业主的眼睛。

  事件发生后,有网友要求高海纳及戴姆勒集团公开道歉,然而也有人认为这些要求小题大做。他们的理由是,“我来中国一年了。到这里我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们中国人都是杂种(狗娘)养的!”这只是高海纳的个人言行,很有可能是一时气话,骤然将其上升至“辱华”高度恐怕不妥。这种观点与戴姆勒集团的意见相当一致,后者在事发后旋即作出回应,表示高海纳的言行不代表公司立场。如果从高海纳的一句侮辱就上升至抵制奔驰车、抵制外国货的偏颇境地,那确实很不妥当。但我们仔细检索一下新闻便能发现,一些企业对待中国消费者甚至中国员工时屡屡出现带有种族歧视言行的报道并不少见,即使这些都是偶发事件,相关企业难道不应该从企业文化高度进行自我反思吗?

  按理说,勇于反思、秉持平等价值等观念应成为每个企业理所当然的原则。对于像戴姆勒集团这样的跨国企业,既然进入中国市场、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更应该懂得“入乡随俗”的重要性。按照正常思路,即使高海纳纯以私人身份发表带种族歧视的言论,作为其所属单位的戴姆勒集团也应该原则致歉。这是基本礼数,因为它展示的是企业对消费者、对中国市场的尊重。现在倒好,在其作出撇清关系的声明后,倒是中国网友呼吁大家理性、客观,不要将矛头指向背后企业。理性、客观当然重要,可企业的谦卑与自省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不敢说戴姆勒集团及其旗下公司的企业文化真有问题,不过结合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可知,国外高管对中国市场的确容易产生傲慢情绪。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晚,为迎头赶上,我们曾大量选择中外合资的形式发展汽车产业。最初或许是希望“以市场让技术”,希望外资企业在分享中国市场红利的基础上逐渐将核心技术向我们开放。可问题是,如今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空前庞大、无比活跃,而核心技术依然紧紧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这种局面的形成,使得跨国企业高管纷纷希望来中国镀一层金。因为在中国,倚仗多年打下的品牌基础和仍在持续拓宽的市场,无需为业绩发愁。在华高管可谓难得的美差,一方面虽然不熟悉中国市场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依然将中国视为简单的零部件加工厂,这就极容易让他们患上不切实际的自大症。自大问题的根源毕竟是我国汽车、特别是高档车的研发、生产能力与国外名企存在较大差距这一事实,这一点大家恐怕都心知肚明。正因为平时就有如此隐忧,高海纳的言行才会成为导火索。近些年来,消费者对跨国企业实行两种标准的做法越发敏感、厌恶,这要归功于我国相关法律建设的日益完备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不过许多时候“双重标准”并不明显,因为它往往是利用垄断优势造成的,如果国内汽车产业不能崛起,将很难改变这些跨国企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的傲慢、自大。

  我们对事件的分析绝不是小题大做,或者可以说,这是人们在寻找机会讨论一个一直存在却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