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作为共享单车的“死忠粉”,我最近发现一件开心事:在我工作单位附近的人民中路上,忽然多了很多自行车停车桩。以前从地铁站骑自行车到单位,总要花比骑车还长的时间来找合法合规的自行车停车位。现在好了,每一两百米就可见到整整齐齐的停车桩。一问其他经常骑车的朋友,才知道原来不止人民中路,海珠区、荔湾区等很多地方的主干道两侧,都多了不少自行车停车桩。
这些停车桩是哪来的?是政府部门投资兴建的,还是共享单车企业掏钱设立的?我并不清楚这一改变的内情,但它带来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作为共享单车的“重度使用者”,我坚决反对乱停乱放。往小了说,这是一个自律问题;往大了说,这是一个公德问题。于个人而言,共享单车给我带来了方便,我不希望由于用户的不自律,导致这一新生事物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记得有一次我骑车去某地办事,愣是死活找不到停车位,硬着头皮多骑了一公里,才找到停车桩,结果还得走路回来。“节操”是保住了,累也就不说了,但算算时间和效率,还真不如走路。现在,解决了看似不起眼的停车问题,对共享单车用户而言无疑是天大的福利。
大城市交通拥堵是个难解的题。对大多数人来说,远距离选地铁、中距离选公交、短距离骑车是最好的方式。但在大力提升城市基础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之时,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却在很多局部变成了“自行车迷宫”:没路骑、没位停是通病。眼下,随着共享单车成为最红火的创业风口,城市建设借此东风完善自行车出行条件,正当其时。
应该说,仅以广州为例,自行车的出行环境改善有目共睹。除了我亲身感受到的停车桩增加以外,还有很多区域通过不同的手段,来提升骑车的“用户体验”。比如广州首个与共享单车合作的海珠区,在春节前将划设1000多个单车停车位,还探索单车进小区模式,给居住区的短距离出行带来方便。来自海珠区公安局的工作人员透露,自从去年9月共享单车大规模进驻海珠区后,重点区域如地铁口、中大布匹市场等区域的“五类车”数量有所下降。近3个月来,海珠区查扣“五类车”同比下降约3000辆。而在黄埔区,一条科技感爆棚的专门单车道上线:有方便自行车上天桥的专用导轨,有设计巧妙的爬坡“缓冲带”让单车过马路一路畅通,还设有共享单车专用车棚……虽然这些便利措施可能还在局部摸索,但从这些探索中可以看到,广州市民对共享单车这一创新的欢迎,以及广州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治理能力有了长足进步。
实事求是地说,如今在广州骑单车要想“说走就走”,可能还有很多关口需要打通。但改变总是需要一个过程。从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停车桩中,我看到了政企通力合作之下,骑行更便捷、出行更方便的可能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