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卫生职业学院自2015年开办助产士高职专业,成为北京市首家有助产士专业的高职院校。目前,这批在2018年才能毕业的36名学生已被北京多家医院“盯”上,学生完全不必担心就业问题。然而,受社会认知等原因影响,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并不多。
最近一两年,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及助产士等专业人士缺口不断扩大。从政策背景上看,我国实施二孩政策,各大医院产科工作量呈现井喷趋势,相关科室的人员紧缺。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若全面二孩政策效果达到预期,可能很多城市的妇产科、儿科工作量还会不断加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理应未雨绸缪。
从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供不应求的助产士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一方面,人才培养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报道中提到,该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办助产士中职专业,但在多年前就停止了招生,直到“到了2015年,考虑到国家二孩政策和学校已有的专业优势,我们想办助产士高职专业,还去了北京多家医院的产科调研。”该校相关负责人称,调研中发现医院都反馈急需助产士,希望学校能培养高职层面学生,这让学校有了开办专业的信心。现在看来,学校当时的预测是准确的。这也给很多院校规划专业设置提了个醒,开什么专业要建立在市场需求尤其是未来需求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助产士虽然很“畅销”,但为何招生“招不满”?仅仅是“社会认知”问题吗?在我看来,当然有这一因素,但薪酬待遇与劳动强度的不对称,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大多数医院,儿科、妇产科都是劳动强度最大的科室,但薪酬待遇却不一定是各科室中最高的。从长远来看,要让更多人愿意报考相关专业,就要理顺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机制,除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外,还要在革除“以药养医”过程中适当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换言之,对医务人员形成一个相对公平的待遇体系,才能让有志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才能够放心报考相关专业、安心留在岗位上。而这些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职业发展,又会影响未来考生填报专业的方向,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助产士供不应求,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靠硬性强制所有院校都开设、扩大相关专业就能解决的。归根结底,除了院校要有一定前瞻眼光之外,还要在就业市场中让这些专业人才真正获得应得的待遇,才能逐步增加这一领域人才的供给量。
常 江:“产房真人秀”触犯伦理禁忌2014-05-13 |
南京日报:辟谣“非法行医”是一堂公开课2014-06-30 |
坚决对网络谣言说“不”2014-07-02 |
刘昌海:矿泉水和旧日历都既非“照妖镜”亦...2014-07-16 |
社保缴费基数上浮勿单兵突进2015-01-09 |
施 经:对雪景何以呈爆发式欣赏?2015-11-24 |
奇葩辩论队名背后是创新在涌动2016-03-29 |
对暴力伤医必须“零容忍”2016-05-09 |
谁最该在“撕书吼楼”中反思?2016-05-31 |
生育高峰2016-09-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