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寻找向下生长的力量
徐本禹
//www.auribault.com 2017-05-0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把感恩当成一种生活态度、把感动当成一种生活追寻、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在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节点会成为人生的拐点。面对拐点,我们是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对待生活的态度。

  1999年,我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新的校园生活,新的奋斗目标。大一时,在给父亲的第一封信中写道:我要做“今天我以华中农业大学为荣,明天华中农业大学以我为荣”的人。由于家庭贫困,我一方面省吃俭用,一方面勤工俭学。第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是打扫楼栋、摆放自行车,一个月挣了50元钱。钱虽不多,却是自己第一份劳动所得,很自豪。发工资那天,我特地“奖赏”了一下自己:买了7元钱的瓜子。后来,我在宿舍门口的宣传栏上看到了一个帮扶贫困学生的消息,遂把所剩的43元钱全部寄了过去。钱寄出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学校的老师及社会上的好心人得知我生活困难,给了很多关心和帮助。老师担心我把学校给的补助捐给别人,就把钱打到卡里或者买成衣服送给我;宿舍熄灯后,辅导员看到我在楼道里看书,特地把他的宿舍腾出来给我用……大学四年,是爱的土层让我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是爱的滋养让感恩的种子生根发芽。

  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带着感恩去远行,我们就能收获一路感动。2003年7月,我来到贵州贫困山区当了两年的乡村支教老师。在支教的过程中,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当地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感动,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在支教的大石小学,有一位背着孩子给学生上课的老师,每当她上课时,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早晨还没有起床,就听到“咚咚”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半背篼土豆放在了门前,而撒腿就跑的是被批评最严厉的那个学生。两年支教生活,自己每天都被这样的感动包围着。支教结束后,我先后20多次去贵州,看望那里的老师和学生,寻找那种简单却温暖心灵的感动。

  发现身边的感动,把感动转化为行动,用行动创造感动,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努力的方向。2008年,我走上了共青团的工作岗位。起初,我曾经困惑过,困惑的是不能像原来那样拿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我曾经懈怠过,面对岗位的需要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后来,我渐渐地体悟到,把志愿精神融入本职工作中,何尝不是一种志愿服务呢?懈怠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边走山路边打瞌睡的情景,想一想背着孩子上课的老师,我又鼓足了干劲。现在,工作忙碌而充实,充实而快乐,因为把志愿精神融入工作,工作就是一种快乐。

  “我是如此平凡,却又是如此幸运,我要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这是我对生活最真实的内心表达。面对未来,我将把感恩当成一种生活态度、把感动当成一种生活追寻、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在生命的每一天都向下生长、向上歌唱。

  (作者为共青团湖北省委干部)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