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传销骗局年年有,最近几年似乎特别多。最近,央视曝光了一个名为“人人公益”的新型传销骗局,套路是所谓的全返公益消费。消费者在这个平台的加盟商——小超市、洗车行等地方消费100元,平台就返还99元,平台拿剩下的1元去做公益。加盟商只要把消费额的一部分让利给平台,平台后续会分期返还。
说“人人公益”是新型传销,无非是因为其添加了“互联网+”的噱头。互联网+商业+公益——只要骗子“有心”,后面还能加上一串玄而又玄的概念。可是,只要不被贪婪冲昏头脑,想一想最简单的问题——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天下不可能有免费午餐,就不会上当了。在“人人公益”的模式下,消费者买东西几乎不花钱,店家也一分钱不损失,最终谁来埋单?互联网不过是工具,不可能凭空拿出钱来做“公益”。钱从哪里来?和过去所有的传销把戏一样,用后面会员的资金填补前面的漏洞。
如此贪婪的游戏之所以能玩大,是因为有人能从中得到好处。除了骗局的核心制造者之外,加入骗局较早的、在传销诈骗链条顶端的人吸吮着下线的钱财。而那些确实能借此“发达”的少数人,又用外人看得见的“成功”增强着骗局的说服力和诱惑力。
对于传销诈骗,执法及司法机关有必要加大打击力度。但传销屡打不绝、新型骗局不断滋生,更值得反思的还是其产生的土壤。每次见到传销的受害者,公众都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为何总有人甘愿上当?若说“人人公益”真有值得重视的“新”意,也许在于受骗者不只是过去常见的农村人、老年人,还有很多高学历的中青年。过去,传销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做大,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把陌生人一起圈住。这背后急功近利的贪婪,很值得反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财致富的理念确实在发生变化。当一些群体的风险投资或各种租金收益远高于普通人工作收入的时候,确实会给社会带来一种不劳而获的暴富印象。这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而对普通人来说,理解不了别人发财的内在逻辑,却梦想创造同样的财富奇迹,是很多悲剧的根源。可以说,传销骗局的滋生程度和一个社会追求暴富逆袭的焦虑感,很可能是成正比的。
改变滋生传销骗局的土壤很难一蹴而就,但尽可能缩小收入差距,减少灰色地带的财富神话,能让社会整体拥有更平和的心态。而就个人来说,最根本的仍是这个道理——永远不要相信有不劳而获的暴富捷径,否则,要么马上成为骗局中的炮灰,要么迟早为之付出代价。
詹奕嘉:“经验判断”岂能取代“依法办案”?2014-10-27 |
邓海建:打击传销不能只靠警方重拳2015-01-23 |
别让微商倒在春天里2015-05-25 |
戎国强:男孩被劫持,谁受伤最重2015-07-07 |
升级辨识手段 远离“杀熟”变种2016-03-09 |
关于互联网金融乱像背后的思考2016-04-28 |
抵制“精神传销”2016-08-03 |
当心“心灵鸡汤”有毒2016-08-04 |
打击网络传销要用好大数据2016-10-26 |
轻信网络传销折射名利幻想2016-10-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