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让打假地图成为公共治理新模式
叶红红
//www.auribault.com 2017-06-30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若依托于技术手段而生成的“打假地图”能够常态化,并由隐之于内到公之于众,无异于把制假售假的信息广而告知,既有利于形成更大的打击共识,又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整合。如今,阿里巴巴式的“打假地图”已应势而出,不妨将其升格为打假的利器,溯源头、端窝点、治链条,则打假效果可期,治假前景有望。

  广东的手表、福建的鞋类、江浙的女装……28天,阿里巴巴首次披露了“售假账户操控人”地图和“假货生产企业”两张数据地图。大数据地图显示,全国疑似制假团伙61330个,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区域。其中,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团伙数量最多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五个省份,合计团伙数占比63%,其中广东占了将近四成。(6月29日新华网)

  一张“打假地图”,精准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全景呈现了假货分布的行业和区域。电商平台方以此表明,自己充分发挥了“平台把关”的作用,采取平台拦截、将商品下架或关闭这些店铺的措施,能及时防控线上的售假行为。不过,作为销售和流通环节的中间段,若不能对源头的制假窝点进行一窝端,中间阻断和尾部防控则会挂一漏万,既无以治标,更难以治本。

  时下是一个共享时代,除了经济成果共享之外,在社会治理上同样可以采取如此模式。企业有技术优势,他们完全可以描绘出更多的“打假地图”以供政府机构参考;政府机构有执法优势和管理手段,却受技术上的限制,至于公众与社会组织也可以参与其间,只是识假辨假能力的缺失,专业素养的不足,同样需要进行宏观上的指引和微观上的指导,让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用脚投票的作用。

  别小看一张“打假地图”,其衍生效应在于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并有效发挥德治与法治的共同作用。打上鲜明地域和行业特征的地图索引,让公众心中有了自己的倾向性与选择性,对有明显的地域性及产业集群性的产品,自会拒远之,售假没有了市场,制作的利益兑换就十分困难。重要的是,有了“标签化”的鲜明标注,对地方的打假积极性也是一种促进。若依托于技术手段而生成的“打假地图”能够常态化,并由隐之于内到公之于众,无异于把制假售假的信息广而告知,既有利于形成更大的打击共识,又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整合。

  如今,阿里巴巴式的“打假地图”已应势而出,不妨将其升格为打假的利器,溯源头、端窝点、治链条,则打假效果可期,治假前景有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