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18至20日,人民网推出三评“算法推荐”系列评论,引来网友热议。网友普遍表示,智能算法大大提升了用户接收、选择信息的速度,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智能平台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强化监管,杜绝恶俗信息传播,还网络一个清朗空间。我们摘编了一些网友留言,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网友“人民8S1ED”:刚开始使用智能算法推送新闻平台时,因为内容丰富,被我当做开拓视野、认知新事物的工具。但使用半年后,打开软件推送的新闻,大多是之前常关注的内容,时间一长就很难再从中学到其他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但并不是说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在茫茫的信息洪流中有一条鱼是你认识的,你会感到欣喜、幸运,但却绝对不希望你所看到的都千篇一律。
网友“帅德面包球”:算法推荐确实可能让一个人的视野变窄。不过算法推荐的初衷是什么?就是给你推送你关注的内容。喜欢军事,就多给你推送军事信息;关注教育,就多给你推送教育新闻。这种有针对性的推送初衷是好的,至于为什么会让人视野变得狭窄,应该好好反思,是不是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平台还有作为空间?
网友“金刚王A”:个人建议平台可以调整推送权重的分配,系统算法占70%,用户选择占30%:即用户可以自己定制/屏蔽关键词、可以自己决定信息排序,当然也可以选择系统默认。
网友“tiiee”:算法平台影响很大,抓取的内容也很多。不过信息的“搬运工”也好、“分发商”也罢,都需要遵守规则,在法律与道德的范围内行事。比如抓取和推送其他平台、机构、媒体的原创内容,如何获得授权,如何给予报偿,都是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否则就难免陷入一次次的版权纠纷,最终成为“创新的反面”了。
网友“人民605684”: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算法推送,个性化定制是未来的趋势,一方面可以实现需与求的精准对接,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出现种种问题,我认为不是算法的原因,而是人的原因。比如共享单车带来出行变革,却也增加管理负担,关键是站在哪个角度去看。人是活的,有分析能力的,会去判断对与错、分辨好与坏。技术可能带来“信息茧房”,但人却可以突破这样的壁垒,让技术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网友“福大人”:机器算法是冰冷的,没有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但其可取之处是效率高。而人则是有思维能力、有情感温度、有价值取向的掌舵者,能做出更平衡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在算法为王时代,“人”更为关键,今后资讯类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方向必然还是“人工+智能”。
网友“喵喵洁洁”:工具与生俱来就具有两面性,无论是火药、核能还是网络,若使用不当,都容易带来各种问题,最终决定权掌握在人类手里。合理利用技术跟算法,让信息技术服务社会、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创造和谐、健康、正能量的网络环境和现实世界,才是我们真正该寻求的正确“算法”!
网友“瓶盖”:算法推送带来种种不良现象的“锅”,不应该都让技术来背。相关法律规范的不健全,有关岗位工作人员对管控责任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迅猛浪潮,都容易使真正有用的高质量信息淹没在繁杂的信息海洋中。希望各方面加强合作,创造天朗气清的网络世界。
徐立凡:松绑地方债更需强化预算法刚性2014-04-23 |
规范付费搜索 先明确“身份”2016-06-27 |
“流量巨头”怎样自我约束2016-12-01 |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2016-12-02 |
算法盛行更需“总编辑”2016-12-23 |
打破“信息茧房” 压实媒体担当2017-01-26 |
在信息密林中找到那片树叶2017-02-23 |
当信用消费风行天下2017-07-27 |
《楚乔传》播放量400亿?唯数据论该醒了2017-08-02 |
机器算法不能包打天下2017-09-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