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节后开工的第一天,有人已经坐在办公室,有人还滞留在海南岛。最近几日,由于受到大雾影响,琼州海峡能见度未达到通航条件,海口几大港口多次短暂停航,导致大量从海南出岛的车辆在港口严重滞留,每天在港口排队的车辆均高达万余。
放眼整个春运大背景之下,国内各个交通领域都在使力于“走得好”的大目标,而海南却在春节返程高峰之际,遭遇到如何“走得了”的尴尬。海南正在打造国际旅游岛,交通设施一定是基础,而这几天游客们的“人在?逋尽保?霉鄄煺呙嵌院D显凇胺浅J笨獭钡慕煌ㄈ莼?侍岢隽嗽俅紊笫印?/P>
也许,“六十几年一遇的大雾”“遭遇到春运返程高峰”等关键词,可以做出些解释。这些客观原因,也的确被媒体予以重点解读。但问题在于,“六十几年一遇的大雾”未必就是极限,对被冠以“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我们并非没有耳闻过;再者,春节还只是中国人的节日,外国友人在此刻并没有集体“在路上”,如果他们加入扎堆,后果又如何?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毕竟是放眼于世界,且更应该有全天候的环境应对。因此,海南这次港口大堵车,不能把锅甩给“偶然”,而是应该反求诸己——如果下一次更恶劣的天气、更汹涌的人流,海南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从琼州海峡建设一条跨海大桥或者隧道,应该是终极的解决方案。但这些基础建设短时间内还走进不了现实,现有条件下,海南要避免下一次“汽车围城”,定不能以时间换空间。
这次拥堵之后,有人提议,控制黄金周到海南的自驾游汽车的数量,完成从“堵”到“疏”的过程。这个倡议,本质上是好的。九寨沟在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遭遇到游客滞留事件之后,来年即刻实行人流监控,效果还不错。但关键在于,一个景区无法和一个省域进行横向对比。
而且,海南此刻还在国际旅游岛的概念上享受利好,且不乏雄心壮志去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升级。一次港口拥堵,就把自驾游汽车关在门外,相当于在节骨眼上“踩刹车”,不利于国际旅游岛的开放气质,更显得出是种懒政思维。
海南肯定是要“我家大门常打开”,但也要清楚一点,就是打造国际旅游岛,不能被交通“卡脖子”。这个浅显道理,童叟都知,但在实际层面,确实还有很大空间予以提升。
2014年春节返程时,海南三亚“如期”迎来拥堵,数千辆车滞留海口港。与前车之鉴的区别,在于这次有大雾来搅局,但不变的,还是当地应对交通突发状况的措手不及。
海口与三亚都有国际机场,环岛高铁早就风驰电掣,高速公路是四通八达。海南的交通硬件,按理来说是“天赋异禀”,但交通是一体化的系统,不能只看到硬件。
找个切入口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打造,和当下所说的全域旅游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前者的权重更高。而在全域旅游的字典里,智能出行一定是个高频词,这对于海南而言,是个提示。
一个覆盖海南全岛的信息预警预报要建立起来。它不仅可以通过对进出岛游客进行移动终端的信息发布,更应该在全岛的人流密集处实现电子告示。它的作用,是让游客对海南整体交通情况一目了然,进而可以较为主动地安排行程路线,而不是一窝蜂地上岛,然后再一股脑地回家。这是智慧旅游在三维空间的“高速公路”,也是疏解“最后一公里”拥堵的利器。
再看,现在时髦的出行,就是交通工具的共享。对于海南而言,当然不是指共享单车,而是共享汽车。之前,为什么有那么多自驾车涌入海南,交通工具的供需不平衡是很大原因。破解“僧多粥少”,可以借力共享汽车的智能出行方式,并给它们按下“快进键”,让那些大老远开私家车过来的游客们,能够从油门和方向盘中解放出来,从此在旅游天地里轻装上阵。
而对于海南岛而言,这也不啻是减少特殊时期进离岛“卡脖子”的方案之一。
顾 昀:与其限车入岛不如提高公共治理2014-02-13 |
百 合:留住消费不能单靠降税2015-05-11 |
大昭评论:珍惜起步的优势2015-06-02 |
林上军:潮起长三角,风动太平洋2015-10-14 |
书记打车背后的施政方法论2015-11-05 |
由大向强的中国,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军队2016-07-11 |
“变岛为礁”就是指鹿为马2016-07-25 |
南方周末刊发年终长篇特稿:十八大以来这四年2016-12-26 |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2017-10-16 |
“天价机票”,伤客更伤岛2018-02-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