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振兴乡村文化,不能任由文化载体衰落凋敝,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价值正在释放。春来百花开,时下各地的油菜花节、梨花节等节庆活动如火如荼,不少人走进乡村田园,不光是图吃喝游玩,更愿意扭秧歌、听大戏、干农活,体会不一样的乡土生活,农村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越来越有吸引力。
现在农村富裕了,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更高了。今年春节返乡,家乡一个镇里8个村,就有5个村上演“村晚”,有的为村里的好媳妇、文明户等现场颁奖,有的把乡村“压箱底”的稀有剧种搬上舞台,这种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形式,满足了农村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成为乡风文明的载体。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地方搞撤村并居,一个个村庄在消失;有的追求GDP不惜代价,经济发展起来,文化却荒芜了,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有的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墙,浮于表面,忽视对村民的文化培训和激发内生动力。有的村小楼建起来,环境美了,却没有富脑袋,歪风邪气长期存在,干群关系紧张,这样的乡风民风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
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不能任由文化载体衰落凋敝。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不是一味地去孤守空心化村庄,也不是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而是要尊重不同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文化,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城市反哺农村,不是无度开发农村资源,而是要让透支的农村休养生息,留得住青山绿水,建设符合农村实际的美丽乡村。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当前首要任务是“摸清家底”,做好传统村落归纳梳理、登记造册等工作,采取行动进行创造性继承和保护,让真正有历史、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体育健身设施等惠民工程建设,举办书画展、体育赛事等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要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培育文明乡风,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文化建设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要因地制宜,在开发中传承,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坚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开展“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等文明评比,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家园,乡土人情、村规民约,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要让它们真正活起来。
正视“乡路之痛”刻不容缓2015-05-19 |
正视“乡路之痛”刻不容缓2015-05-19 |
南 平: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以农为本”2015-09-08 |
政策调整,不能让百姓买单2016-04-15 |
挖掘传统田园的特有魅力2017-09-13 |
立德铸魂 凝心聚力2017-10-01 |
唤醒沉睡的公共文化资源2017-10-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