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时刻尤需“背包精神”-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决胜时刻尤需“背包精神”

魏永刚
2020-05-11 10:10:28  来源: 经济日报

  云南怒江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刻,一支支身着迷彩服、背着迷彩包的“背包队”出现在山山岭岭之间。这两三个月以来,他们翻山越岭,到最偏远的贫困村,住下来动员群众搬迁,发生了很多感人故事。他们用艰苦的行动表明,脱贫攻坚决胜时刻,尤其需要这种“背包精神”。

  怒江州地处横断山区,咆哮的怒江蜿蜒曲折,波涛汹涌;横断山脉沟壑纵横,层层阻隔,地理条件极为不易。这些年,脱贫攻坚在这里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千百年来连马都到不了的山村,现在都通了公路,开进了汽车。尽管如此,决胜脱贫攻坚在这里依然是并不轻松的工作。他们正是在决战脱贫、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的时候,成立了多支“背包工作队”。“背包工作队”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到每一户需要易地搬迁的群众家里做工作。“背包工作队”的组成大多是有驻村经历、会当地民族语言、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同志。他们提出的任务是“背包上山、牵手进城,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战”。

  “背包工作队”的工作体现的是“不落一户、不留一人”的攻坚精神。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现在到了决战决胜时刻,就需要切实帮助“最后一人、最后一户”实现脱贫。我们看到,许多背包队员要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山路,才能找到贫困户。“背包队”进山,住在山里一户一户动员,一个人一个人做工作。车到不了的地方,他们双脚走着也要过去;为了不耽误群众忙农活,他们自带行李住下来,边帮忙干活边做工作。怒江州这种“背包精神”中透出了基层干部为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顽强拼搏。

  背包队员“背”着什么进山?在背包队员看来,除了简单的个人生活用品,他们背包里最多的是政策。易地搬迁是怒江州这种地理条件艰苦地区脱贫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千百年来像野花一样,散落在山山岭岭之间。让他们离开山岭,移民下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干部靠什么来动员群众?靠的就是政策。当地同志说,党的扶贫政策非常好,只要把政策讲清楚说明白,让群众懂了、信了,搬迁工作就能做通。每动员成功一户,他们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展示山里群众那略显羞涩的笑脸,让人们分享那份喜悦。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时刻,我们面对的是客观条件更加艰苦的深度贫困。此时,尤其需要发扬这种“背包精神”,一方面要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保持自信,就像有的帮扶干部说的那样,只要把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脱贫攻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像“背包队”那样加大贯彻落实政策的决心,不怕山高路远,只要有一户没有脱贫,一个人还有困难,我们就是走也要走到他们身边,把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直到帮他们都走出贫困。

编辑: 迟语洋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