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兜底保障网做密做实-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把兜底保障网做密做实

邱超奕
2020-05-15 08:15:05  来源: 人民日报

  始终秉持底线思维,关注困难群众所急所盼,精准施策、注重长效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保障基本民生,特别是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

  在疫情防控中,从下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实施期限到简化社会救助程序、启动临时物价补贴……一项项有力措施温暖人心,加固了兜底保障网。

  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我们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5亿人,失业参保人数在2亿人以上,且多年来保障待遇稳步提高;在基本医疗体系中,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重病住院报销比例已提高至90%左右;近年来累计建设的8000多万套保障房和棚改安置房,帮助2亿多人安了家……贫、寡、孤、残等特殊群体,整体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安。

  在遭遇灾害、疫情等冲击时,从中央到地方各项政策及时出台、精准实施。比如,为应对近期食品等价格上涨,中央财政将3到6月的价格临时补贴金额提高1倍发放,且扩大补贴人群范围。财政部门为此提前安排1030亿元救助补助资金,很快又追加约530亿元,资金额度超过去年全年实际执行数。这样的政策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保障困难群体民生安稳,不能有半点松懈。要始终秉持底线思维,关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对他们既提供普惠的兜底保障,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要提高兜底保障政策效果。花同样的钱,把事情办得更妥帖,更能急群众之所急,让群众满意。比如,广东省民政部门给一些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提供“现金+实物救助+服务”综合保障;相比直接领钱,在家就能获得生活照料的方式,更令保障对象称心满意。再如,湖北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施“一户一策”动态管理,关注他们在疫情之下的生产生活状况,逐户逐项排忧解难。相关管理部门设身处地为困难人员着想,创新保障内容和服务方式,帮到了点子上,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还要注重建设兜底保障长效机制。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眼下,各地和相关部门都在对标“小康”要求,加快民生政策的落实。我们要继续发扬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续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完善对困难群体生产帮扶、生活照料的政策制度体系,把兜底保障网做得更密更实。

  当然,兜底保障政策执行中务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相关措施、标准要重在“保基本”,围绕困难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基本需要去发力,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情。不能大水漫灌、“撒胡椒面”,要真正把好事办好,让这张兜底保障网经得住风雨,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拒绝加班就必须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法院一个有关加班争议的司法裁决视频上了热搜,也成为劳动法学界关注的热点。

  • 中工时评:让优秀工人也可以走上领导岗位

    4月23日,四川宜宾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面向优秀农民工公开选拔10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其中7个是副镇长,3个是副乡长,选拔对象为“返乡任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农民工”,对学历、村干部任职时间、外出务工时间、户籍地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