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不规范按假药论处”是制度堵漏-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说明书不规范按假药论处”是制度堵漏

张淳艺
2020-05-20 09:55:34  来源: 检察日报

  日前,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修订稿)意见的通知》,这也是时隔14年后,药监局对于现行的药品说明书管理规定进行调整。主要修订的内容是强化持有人是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责任主体,同时增加了“按假药”处罚的部分(5月18日《羊城晚报》)。

  现行《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是2006年颁布实施的。与之对比,修订稿最引人关注的是增加了“按假药”处罚的部分。“上市许可持有人/申报代理忽略、不关注药品的安全性信息,不及时修订说明书,导致上市药品说明书存在信息不准确、不真实、存在误导性,或没有提供足够安全性信息、警告信息等,该药将被判为假药,按《药品管理法》有关假药的规定处罚。”

  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的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为指导医生和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品,药品说明书必须标注药品的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由于药品在上市前的安全性研究中存在客观局限性,一些不良反应没有暴露出来,生产企业还应主动跟踪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修订说明书。但在现实中,许多药企对此缺乏重视。一些药品上市多年,有关禁忌、不良反应等项目依然是“尚不明确”“不详”。

  这一方面在于收集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信息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加之担心公布不良反应会影响药品销售,企业缺乏主动修订说明书的积极性。同时,相关规定也存在制度漏洞。根据现行《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12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主动跟踪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有效性情况,需要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改的,应当及时提出申请。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再评价结果等信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可以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修改药品说明书”。但究竟怎样算是“及时提出申请”,规定没有明确,也缺乏相应的处罚机制。

  2018年,《21世纪经济报道》曾进行过统计,近10年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159个关于修订药品说明书的公告,涉及807个药品,化药544个,中成药244个,其中有679个药品修订了不良反应。相比之下,鲜有发现药企主动修改药品说明书,大多数是国家监管部门要求企业修改。当及时修订完善说明书成为一句口号,缺乏约束机制,药企自然缺乏自我揭短的勇气和动力。

  此次修订有力填补了这一制度漏洞。修订稿明确,在药品上市后的全生命周期内,新药上市许可持有人应主动收集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信息。对于发现新的严重用药风险,涉及说明书中禁忌症、特殊警告和使用注意事项、剂量和用药方法、以及其他可能显著影响患者药品使用获益/风险比的信息,上市许可持有人最长时限不超过3个月提交修订药品说明书的申请。对于新发现的非严重不良反应或风险,应在3至6个月内提交修订说明书的申请。

  加强药品说明书的动态管理,使之成为药企的规定动作而非自选动作,无疑是双赢之举。一方面可以充分满足患者的知情权,更加科学合理用药,降低用药安全风险。同时,也在客观上倒逼药企不断改进工艺,提高药品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